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研究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3-04-05 20:09
  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道德教育是近年来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从大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需要我们去探究网络道德心理结构的成分组成。网络道德心理结构的研究,是在网络环境下探析个体道德心理结构成分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道德心理结构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多是从道德或网络道德的某一个角度进行研究,而没有对网络道德心理整体进行研究,因此缺少测量网络道德心理结构的工具。编制网络道德心理结构的量表有助于探析网络道德心理结构的成分,以及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水平的现状。在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中,网络利他行为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利他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下个体不求回报的助人行为,由于将利他行为与网络结合,因此在利他行为的研究领域属于一个较新颖的研究方向,国内现有的研究集中于探讨网络利他行为的性质与特点,国外倾向于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产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原因。对于网络道德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二者的相关研究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开展方向、方法及程度提供数据支撑,促使大学生做出更多的网上利他行为,尽可能地避免发生网上不道德行为,进而使得大学生德育工...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绪论
    1.2 研究综述
        1.2.1 道德四成分模型
        1.2.2 网络利他行为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大学生网络道德量表的编制
    2.1 网络道德量表1的编制部分
        2.1.1 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2.1.2 网络道德量表1项目收集
        2.1.3 初测
        2.1.4 再测
    2.2 网络道德量表2的编制部分
        2.2.1 被试
        2.2.2 研究工具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3章 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及网络利他行为的现状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利他行为的总体分析
        3.3.1 大学生网络道德量表1总体分析
        3.3.2 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总体分析
        3.3.3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各维度总体分析
    3.4 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利他行为的性别、年级、年龄、专业差异
        3.4.1 大学生网络道德1各维度及总分性别、年级、年龄、专业差异
        3.4.2 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性别、年级、年龄和专业差异
        3.4.3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性别、年级、年龄和专业差异
    3.5 大学生每日平均上网时间性别、年级、年龄和专业的差异
    3.6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
        3.6.1 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与网络道德量表1各维度相关
        3.6.2 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与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
        3.6.3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道德量表1各维度的相关
        3.6.4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各维度与网络道德量表1各维度的相关
    3.7 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与网络道德和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
        3.7.1 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和网络道德量表1各维度的相关
        3.7.2 学生每日上网时间和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网络提醒的相关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量表编制结果
    4.2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总体分析
        4.2.1 大学生道德量表1总体分析
        4.2.2 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现状的总体分析
        4.2.3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现状的总体分析
    4.3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利他行为的性别差异现状分析
    4.4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年级差异
    4.5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年龄差异现状分析
    4.6 大学生每日平均上网时间的现状分析
        4.6.1 年龄差异
        4.6.2 年级差异
    4.7 大学生网络道德量表1和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
    4.8 大学生网络道德量表2和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
第5章 教育建议
    5.1 预备性教育和公正性教育—基于道德敏感性角度
    5.2 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道德能力—基于道德认知角度
    5.3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感—基于道德动机角度
    5.4 丰富道德图式,提高过程性认识—基于道德品质角度
第6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84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784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