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11 15:25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精神性的概念界定与结构模型构想;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质性访谈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大学生精神性问卷》,并使用该问卷探讨了福建省大学生的精神性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精神性是个体内在固有的,可以使其存在更真实、更幸福、更能自我实现的力量,以及个体对于这一力量的觉知。(2)《大学生精神性问卷》共20个项目。问卷的三个维度为:对生命本身意义的体验、生活中的归属意义体验、立足自然界的更大存在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大学生的精神性得分呈中等偏上水平,各个维度上表现出不平衡的状况。大学生的精神性总体水平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城乡)、生活开支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其中男生的心理弹性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心理弹性高于大三学生,理工类和医学类学生的心理弹性好于文史类学生,而理工类与医学类学生之间未见显著差异;(5)精神性对于心理弹性的预测率达43.0%,它的三个维度中两个维度“对生命本身意义的体验”、“生...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系统模型①转引自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  心理科学. 2008(04)
[2]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 于肖楠,张建新.  心理科学. 2007(05)
[3]精神信仰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宋兴川.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4]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 李海垒,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5]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 于肖楠,张建新.  心理科学进展. 2005(05)
[6]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思想及其贡献[J]. 陈彪.  世界宗教研究. 2003(04)
[7]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 曾守锤,李其维.  心理科学. 2003(06)
[8]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 席居哲,桑标.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04)
[9]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念[J]. 郭永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5)

硕士论文
[1]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 宋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大学生精神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同心理健康的关系[D]. 梁恒豪.浙江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74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674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