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乐观与应对方式、健康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2:5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乐观与应对方式、健康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乐观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对现实和未来比较积极的和稳定的认知倾向。乐观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有关乐观的研究受到广大心理学家的关注。以往国外的研究都表明,乐观是一个与个体的未来定向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大学生的乐观状况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对乐观的内涵、理论结构、测量工具和应用研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703名大学生进行乐观人格倾向问卷、应付方式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的测试。所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11.0和Amos4.0统计软件整理分析,以考察大学生乐观水平、应对方式、健康状况、抑郁水平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验证以应对方式为中介的乐观人格和健康状况的结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 1.乐观人格倾向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可以将该问卷的中文版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 2.乐观人格在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仅在年级变量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大一学生总体乐观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悲观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 3.乐观者和悲观者在乐观水平、生活满意度、抑郁水平、应对方式和健康状况方面著异都具有显著性。乐观者的乐观水平、生活满意度、成熟的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和求助)及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和总体健康)方面显著高于悲观者;悲观者在抑郁水平、不成熟的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退避和合理化)方面显著高于乐观者。 4.乐观人格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总体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乐观人格与成熟的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和求助)具有较高的正相关,与不成熟的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具有较高的负相关。 5.乐观人格对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健康状况(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都具有直接预测效果;其中求助和退避对健康(生理、心理和社会)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合理化对乐观人格和健康(生理、心理和社会)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解决问题和自责对心理健康有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乐观 应对方式 健康 抑郁 生活满意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前言8-11
  • 1.选题理由及意义8
  • 2.当前研究动态8
  • 3.研究目的与假设8-9
  • 4.研究方法9
  • 5.研究结论9
  • 6.研究的创新与不足9-11
  • 1 问题提出11-12
  • 1.1 研究乐观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焦点11
  • 1.2 研究乐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1-12
  • 1.3 研究乐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2
  • 1.4 乐观问题需要全面的本土化研究12
  • 2 文献综述12-21
  • 2.1 相关概念12-14
  • 2.1.1 乐观的定义12-14
  • 2.1.1.1 乐观人格倾向(也叫气质性乐观)13
  • 2.1.1.2 乐观解释风格13
  • 2.1.1.3 本研究对乐观的界定13-14
  • 2.1.2 应对与应对方式14
  • 2.1.3 健康的定义14
  • 2.2 乐观的结构与测量14-16
  • 2.2.1 单维模型及生活定向测验问卷(LOT、LOT-R)14-15
  • 2.2.2 二维模型及扩展的生活定向测验(ELOT)15
  • 2.2.3 多维模型及个人乐观和社会乐观评定问卷扩展版(POSO-E)15-16
  • 2.2.4 解释风格模型及归因风格问卷(ASQ)、言语解释内容分析技术(CAVE)16
  • 2.3 乐观的应用研究16-21
  • 2.3.1 乐观的影响因素16-17
  • 2.3.2 乐观与健康17-19
  • 2.3.2.1 乐观与生理健康17-18
  • 2.3.2.2 乐观与心理健康18
  • 2.3.2.3 乐观与应对18-19
  • 2.3.3 乐观的现实性问题19
  • 2.3.4 乐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19-21
  • 2.3.4.1 乐观问卷的修订及编制19
  • 2.3.4.2 乐观的实证研究19-21
  • 3、研究设计21-23
  • 3.1 研究内容21
  • 3.2 研究假设21
  • 3.3 研究对象21
  • 3.4 研究工具21-23
  • 4 研究一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23-25
  • 4.1 研究目的23
  • 4.2 研究对象23
  • 4.3 研究工具23
  • 4.4 研究结果23-24
  • 4.4.1 同质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23
  • 4.4.2 结构效度23
  • 4.4.3 效标关联效度23-24
  • 4.5 结论24-25
  • 5 研究二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25-28
  • 5.1 研究目的25
  • 5.2 研究假设25
  • 5.3 研究对象25
  • 5.4 研究工具25
  • 5.5 研究结果25-27
  • 5.5.1 性别差异25-26
  • 5.5.2 年级差异26
  • 5.5.3 专业差异26-27
  • 5.6 结论27-28
  • 6 研究三 乐观者、悲观者的差异性研究28-31
  • 6.1 研究目的28
  • 6.2 研究假设28
  • 6.3 研究对象28
  • 6.4 研究工具28
  • 6.5 研究结果28-30
  • 6.5.1 乐观者、悲观者乐观水平的差异检验28
  • 6.5.2 乐观者、悲观者的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水平的差异检验28-29
  • 6.5.3 乐观者、悲观者的应对方式差异检验29
  • 6.5.4 乐观者、悲观者的健康状况差异检验29-30
  • 6.6 结论30-31
  • 7 研究四 乐观、应对方式和健康的相关研究31-33
  • 7.1 研究目的31
  • 7.2 研究假设31
  • 7.3 研究对象31
  • 7.4 研究工具31
  • 7.5 研究结果31-32
  • 7.5.1 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乐观的相关研究31
  • 7.5.2 健康与大学生乐观的相关研究31-32
  • 7.6 结论32-33
  • 8 研究五 以应对方式为中介的结构方程模型33-40
  • 8.1 研究目的33
  • 8.2 研究对象33
  • 8.3 研究工具33
  • 8.4 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33-34
  • 8.5 研究结果34-40
  • 8.5.1 以解决问题为中介的SEM模型34-35
  • 8.5.2 以自责为中介的SEM模型35-36
  • 8.5.3 以求助为中介的SEM模型36-37
  • 8.5.4 以幻想为中介的SEM模型37
  • 8.5.5 以退避为中介的SEM模型37-38
  • 8.5.6 以合理化为中介的SEM模型38-40
  • 9 思考与讨论40-46
  • 9.1 乐观人格倾向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40
  • 9.2 乐观人格倾向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40
  • 9.3 乐观者、悲观者的差异性讨论40
  • 9.4 乐观人格、应对方式、健康的相关研究的讨论40-41
  • 9.5 结构方程模型的讨论41-44
  • 9.5.1 乐观人格倾向对应对方式的直接预测作用42
  • 9.5.2 乐观人格倾向对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直接预测作用42-43
  • 9.5.3 应对方式对健康的中介作用43-44
  • 9.5.3.1 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43
  • 9.5.3.2 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43-44
  • 9.6 研究结论44
  • 9.7 研究的局限44-45
  • 9.8 研究的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1
  • 后记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晓冬;;近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春艳;郑晓边;;气质性乐观、家庭因素与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岚;初中生乐观人格特质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萍霞;军校大学生生活事件、气质性乐观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蔡娴;调节定向对承诺升级的影响及控制幻觉的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花;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李倩;高职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伟;心理感受性的测量及其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7 韩e,

本文编号:301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01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