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01 07:51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过渡、转型和重建期,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与此同时,不同的思想文化之间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再加上多元网络文化的冲击,使得当代高中生的成长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此外,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在道德人格方面,高中生本身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心智不成熟、容易冲动、思想易动摇和态度消极等。因此,加强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高中生道德人格的需要。本人试图通过对古代人格教育思想精髓的分析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人格思想,尝试概括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道德人格教育思想,展现宏观层面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和微观层面崇德尚和的人格风范。本人剖析了传统文化与道德人格教育之间的联系: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对人格的塑造;二是传统文化对道德人格具有生成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人格教育内容及关系的研究,找到了两者的契合点。利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方式,在国情关注、理想价值、家庭环境、在校表现等方面对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道德观念不明确、道德价值呈现多样性、道德认同薄弱、道德行为不统一等。产生这些问...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思路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传统文化与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及关系
    2.1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人格教育思想
        2.1.1 宏观层面: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
        2.1.2 微观层面:崇德尚和的人格风范
    2.2 道德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
        2.2.1 人格和道德人格概念界定
        2.2.2 道德人格教育的意义
    2.3 传统文化与道德人格教育的关系
        2.3.1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对人格的塑造
        2.3.2 传统文化对道德人格具有生成作用
第3章 当前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3.1 当前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现状调查
        3.1.1 关注国情方面
        3.1.2 理想价值方面
        3.1.3 家庭环境方面
        3.1.4 在校表现方面
        3.1.5 个人品德方面
    3.2 当前高中生道德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道德观念不够明确
        3.2.2 道德价值呈现多样性
        3.2.3 道德情感认同薄弱
        3.2.4 道德行为具有双重性
    3.3 当前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影响因素
        3.3.1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3.3.2 学校层面:对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3.3.3 家庭层面:道德教育不够注重
        3.3.4 个人层面:道德人格意识薄弱
第4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中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实现途径
    4.1 社会方面:营造重视道德人格教育的社会氛围
        4.1.1 政府注重价值引导和精神塑造
        4.1.2 传媒应提高伦理道德意识
        4.1.3 公众应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2 学校层面:筑牢道德人格教育主阵地
        4.2.1 提高教师的道德人格
        4.2.2 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道德人格教育
        4.2.3 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课堂教学
    4.3 家庭层面: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规的伦理价值
        4.3.1 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
        4.3.2 效仿古人家庭教育
        4.3.3 组建家风文化研究专门队伍
    4.4 个人层面:增强高中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主动性
        4.4.1 “修身”要从“知耻”开始
        4.4.2 继承发扬古人的道德修养方法
        4.4.3 在具体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76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876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