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09:10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倡导的主流文化。新时代新起点,发挥好高校校园文化功能是发展好高校校园文化的关键。因此,本文想要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对当下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启迪和思考。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文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概述。首先,厘定“高校校园文化”“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和“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概念。其次,对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历史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包括创建和重组时期,发展与建设时期,调整与巩固时期。再次,表征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最后,将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进行了横纵向的对照。第三部分,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逻辑内涵。从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理论逻辑、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方面进行论述。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列宁关于文化的观点和毛泽东关于文化的相关思想体系分析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理论逻辑。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成、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延安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三方面论述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发展逻辑。从相对稳定的办学环境与抗日战争的历史演进、严重短缺的专业人才与斗志昂扬的办学热情的历史契合和中国共产党人才观和教育观的历史发展三个维度探讨实践逻辑。第四部分,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表现形式。从政治引领功能、凝聚向心功能、规范约束功能和陶冶激励功能四个方面论述了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第五部分,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反思与启示。本章对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发挥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反思。既看到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所做出的成绩,也了解到了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所存在的问题。反观问题和成绩,从而得到对当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具有启示意义的建议。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概述
    2.1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含义
        2.1.1 高校校园文化的界定
        2.1.2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2.1.3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界定
    2.2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历史发展
        2.2.1 重组与创建时期(1935.10-1937.7)
        2.2.2 发展与建设时期(1937.7-1945.8)
        2.2.3 调整与巩固时期(1945.8-1948.10)
    2.3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特质
        2.3.1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与延安时期其他群体文化功能的关系
        2.3.2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与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关系
第3章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逻辑内涵
    3.1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理论逻辑
        3.1.1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逻辑起点
        3.1.2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内容体系
        3.1.3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价值追求
    3.2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发展逻辑
        3.2.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成
        3.2.2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推进
        3.2.3 延安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3.3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实践逻辑
        3.3.1 相对稳定的办学环境与抗日战争的历史演进
        3.3.2 严重短缺的专业人才与斗志昂扬的办学热情的历史契合
        3.3.3 中国共产党人才观和教育观的历史发展
第4章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表现形式
    4.1 引领导向功能
        4.1.1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
        4.1.2 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引领
    4.2 向心凝聚功能
        4.2.1 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
        4.2.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3 规范约束功能
        4.3.1 各项制度民主化
        4.3.2 明确的师生行为规范
    4.4 陶冶激励功能
        4.4.1 陶冶师生的人格品质
        4.4.2 激励师生奋发向上
第5章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反思与启示
    5.1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反思
        5.1.1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成绩
        5.1.2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发挥的不足之处
    5.2 延安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启示
        5.2.1 科学先进的思想引领人
        5.2.2 健康向上的精神凝聚人
        5.2.3 以人为本的制度规范人
        5.2.4 吸引力强的行为激励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林;;毛泽东与中央党校[J];党史博采(纪实);2015年04期

2 吴继金;;“抗大”的政治工作[J];兰台世界;2015年04期

3 孙国林;;毛泽东与陕北公学[J];党史博采(纪实);2015年02期

4 杨武成;;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王东维;;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19期

6 曾鹿平;;档案揭秘陕北公学曾拟私立[J];档案春秋;2012年10期

7 王继华;;国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以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邹毅彬;;中外高校文化差异及启迪[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胡伯项;贾凌昌;;论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陈海娟;祁正新;;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价值工程;2010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泽;美国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及其启示[D];吉林大学;2016年

2 白明玉;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佳;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曹逸;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建构与视觉方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周鹏;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7 王建彩;高校校园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8 韩笑;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肖静静;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10 王蕊;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探索[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1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51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