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语法英文注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7:21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语法英文注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留学生来说,语法的学习既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又是一项有难度的任务。当今很多对外汉语教材为了减轻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苦恼,纷纷采用给语法点进行了英文注释的策略,毫无疑问,这种方法给予了留学生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实用的英语释义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从而提高语法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别,英文释义往往会出现偏差,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汉语语法理解的偏误。 有鉴于此,本文拟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汉语教程》(修订本)和《博雅汉语》这两套初级综合教程的语法点英文释义情况,同时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师就语法点释义这一问题的看法与建议进行调查,最终总结归纳出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的语法点英语释义中存在的八个问题:1.释义中用词不准确导致意义偏差;2.英语释义结构复杂化、术语化;3.释义表达意义不全面;4.释义不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5.释义中出现语法错误;6.语法例句英语翻译的缺失;7.语法点翻译的不统一;8.排版错误。并提出五点编写建议:1.形成语法点英文释义的统一示例;2.减少专业语法词汇出现的可能性;3.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4.力求语言点的英文释义简单明了;5.例句使用直译和意译同时注释的方法。笔者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改进教材中语法点的英文释义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能为教材的编写和对外汉语教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综合教程 语法点英文释义 语法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言7-14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意义8
  • 1.3 研究综述8-12
  • 1.3.1 关于汉英语言对比的研究8-9
  • 1.3.2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的英文释义的研究9-12
  •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12-14
  • 1.4.1 研究对象12-13
  • 1.4.2 研究方法13-14
  • 第2章 两套教材中语法英文注释的情况分析14-25
  • 2.1 教材简介14
  • 2.1.1 《汉语教程》简介14
  • 2.1.2 《博雅汉语》简介14
  • 2.2 语法部分的对比14-18
  • 2.2.1 语法点的编排策略15
  • 2.2.2 语法数量的设置15-16
  • 2.2.3 语法点释义的设置16-18
  • 2.3 两套教材中语法英文注释现状18-25
  • 2.3.1 两套教材中语法点英文注释的优点18
  • 2.3.2 两套教材中语法点英文释义存在的问题18-25
  • 第3章 问卷的设计与分析25-32
  • 3.1 问卷的设计及内容25-26
  • 3.1.1 学生问卷25
  • 3.1.2 教师问卷25-26
  • 3.2 问卷的发放和收集26
  • 3.3 问卷统计与分析26-31
  • 3.3.1 学生问卷26-28
  • 3.3.2 教师问卷28-31
  • 3.4 调查的局限31-32
  • 第4章 两套教材中语法英文注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进建议32-38
  • 4.1 问题产生的原因32-35
  • 4.1.1 教材编写方面的原因32
  • 4.1.2 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32-34
  • 4.1.3 英汉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异34-35
  • 4.2 改进问题的建议35-38
  • 4.2.1 形成语法点英文释义的统一示例35-36
  • 4.2.2 减少专业语法词汇出现的可能性36
  • 4.2.3 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36-37
  • 4.2.4 力求语言点的英文释义简单明了37
  • 4.2.5 例句使用直译和意译同时注释的方法37-38
  • 第5章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0
  • 致谢40-41
  • 附录 A41-42
  • 附录 B42-4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杨玲,柯扬茜;个人习语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张雯;英汉词义的差异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5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毛红霞;谈谈形容词名词化结构的类型及其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芙蓉;;对新课程实施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薛雯;;浅谈主谓语一致关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5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晓康;;英汉谚语结构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熊春茹;;高校英文版学报中的“汉化”现象的出现与纠正[A];学报编辑论丛(第四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永军;汉语的状语及其英译、葡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男;再论鲁文·兹瓦特翻译转移理论[D];天津大学;2013年

2 任然;翻译实践报告—经贸杂志《贸促新视野》选篇的英译报告[D];重庆大学;2014年

3 刘欢;《对失眠说晚安》翻译实践报告[D];重庆大学;2014年

4 左妮黎;信息型文本定语翻译方法[D];重庆大学;2014年

5 王秋琼;《走进19世纪的美国》(第六章节选)翻译报告[D];重庆大学;2014年

6 程利焕;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陈智博;地方政府商务会谈交替传译技巧[D];聊城大学;2014年

8 赵旋;交替传译中的听力障碍及其应对策略[D];聊城大学;2014年

9 朱雅晨;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学习维吾尔语动词被动态与自复态的偏误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10 黄小静;现代维吾尔语中植物隐喻浅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语法英文注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26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