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一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07 17:26

 [摘要] 目的:了解在初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某校初一555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对这种健康教育形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所涉及到的11道题在授课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这种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改善并提高这一年龄组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达到提高他们主动预防艾滋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艾滋病;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164-02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HIV感染者在近年有了显著的增加,2006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测数为65万。在我国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群中,15-29岁的青少年感染者占77.6%[1],已经成为威胁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是艾滋病的危险人群,在青少年中做好预防工作是保护青少年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2]。而作为一级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宣传预防知识和疾病的危害,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危险行为的发生。
  为了解在初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我们于2006年5月对某校初一555名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对这种健康教育形式效果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整群抽取某校初一年级学生555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66名,女性289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3岁。于健康教育前和后发放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生殖知识、艾滋病知识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等。为使被调查者消除顾虑,调查采取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授课前实发问卷555人份,收回有效问卷555人份,授课后问卷发、收情况同授课前。有效问卷为100.00%。
  问卷数据采用Excel 2003录入,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所涉及到的11道题在授课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1)。对于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3、6、7题)在授课前学生的知晓率在80.83%-91.00%,授课后提高到93.77%-97.12%,P均<0.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本群被调查的555名初一学生对媒体广泛宣传的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知晓在授课前是处在一个程度较高水平,达到80%以上。这方面女生的情况比男生更好,女生和男生比为91%∶88%。授课后有显著提高,总体知晓率由授课前的89.9%提高到授课后的97.1%。对于有关艾滋病感染知识较深入的问题以及对于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男生和女生授课前分别为76.7%和73.7%,授课后显著提高到91.3%和91.7%。对于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问题在授课前学生的知晓率总体低于50%,授课后为提高的程度不等,但提高警惕的幅度达30%-46%,涉及较偏的问题和AIDS可预防的问题,在授课前学生的知晓率低于6%,授课后提高到40%。
  
  3 讨论
  青少年处于艾滋病流行的中心,其所能获得的相关信息以及自身的行为决定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他们自己才是改变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希望。
  从本调查授课前的结果来看,尽管初一学生知晓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但总体情况来看,还不是十分理想。他们无论是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一般性常识,还是较深入的相关知识都了解不够。本群被调查对象通过接受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预防艾滋病知识,值得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推广。
  初一学生正值青春早、中期,笔耕论文,正值性生理、性心理迅速成熟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开展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预防艾滋病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个人群,使他们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叶汉风.利用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开展校外青少年性病/艾滋病干预[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8):457-459.
  [2]景兴科,曾莉.对青少年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医,2003,17(3):282-283.

本文编号:2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