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

发布时间:2014-07-07 17:25

  “幼小衔接”是指从学前的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前后半年阶段,这是一个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阶段性。在这段时间里,儿童的身心都要发生一定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孩子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何搞好幼小衔接是人们一直比较关注的课题。
  虽然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但实际上,目前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很少通气、彼此不太了解,使得幼儿入小学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一、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联系与区别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应是教育自然的连续。幼儿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必经的准备阶段。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幼儿园遵循的是“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则,它的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而小学是以课堂和书本知识为主来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幼儿园儿童的学习,学乐结合,不留作业,不考试;入小学后,学习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另外小学有升学率的压力,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儿童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做好幼小衔接的建议
  “幼小衔接”问题主要是适应学习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儿童在这过渡期中,主导的活动被改变了,这就形成了幼小衔接的坡度。我们要从入学前社会性适应教育入手,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适应小学教育的能力训练。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绝不是要对幼儿进行大量的文化知识教育,而是从培养幼儿的能力入手,培养儿童的适应小学的各项能力要求,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如让幼儿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幼儿学会上课时间要守课堂纪律,使幼儿能够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幼儿园的孩子在生活上常依赖成人,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了变化,所以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要慢慢学会独立生活、学习和劳动。,笔耕论文新浪博客

本文编号:2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