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07 17:24

  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分析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教育目标的表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具体分析起来,应有以下内涵:
  1.发展智能,打牢基础。中职生正处于身心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身体在茁壮成长,而且这个阶段的思维和心理也处于急剧地发展、变化和成熟之中。通过开设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应使学生增加科学知识(包括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例如,通过理工类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文科类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记忆辨识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等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2.提高素质,树立理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等。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素质教育这一主线,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文化的多元化及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国人的思想、意识、观念、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的影响,使得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中职生倍感焦躁和茫然。他们或奋斗、或进取、或无所适从、摇摆不定、或浮躁不安、消沉颓废,可谓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中职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辨别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有责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树立远大理想。
  3.学好本领,服务社会。作为职业教育,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设备投入,提高设备利用率,妥善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不仅具有一技之长,而且还有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适应能力,达到出了校门,便能够自立于社会的基本目标。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自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等。使学生意识到,保持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广泛性和平衡性日益重要,学生应在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个人环境和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认识。注意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一个民主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做一个积极的公民,即尊重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传统习俗、尊重宗教自由。增进国际理解,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追求民主和人权,关心人类未来。在已经意识到并且可能做到的情况下,笔耕文化传播,学生应当学会如何进一步拓广自己的学习技能,学会在需要时利用信息和交流技术。学生应当学会分析与展望未来及个人兴趣方面有关的观点,具备就业和职业方面的知识,在终身学习观念的支配下,不断找出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职业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从狭义上来讲,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此处,姑且称之为狭义目标,但这一目标并无绝对意义。
  1.职业教育目标的相对性和阶段性。因为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还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所以中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只能算作一个阶段性目标,在学历台阶上,中职只是较低的一级。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对人才规格的总体高移,中职生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在一定程度上显然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无论是中职生,还是职教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只具有相对性和阶段性。

本文编号:2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