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4-07-07 17:20

摘 要:高师公共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的特色课程和主干课程,它对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规律和方法、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高师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走出困境,案例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高师公共教育学是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然而,高师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在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中的价值。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要求,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使教育学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及特点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的中心词是“案例”。案例最早是用于法律、医学及工商管理学科等教学领域,其英文是case,张家军、靳玉乐认为,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1]。郑金洲认为:“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即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2]一般来说,案例应具备几个基本要素: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完整的事件叙述、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或方案。
  案例教学到目前教育界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我国学者郑金洲在《案例教学指南》中的定义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3]杜萍认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4]黄卫国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5]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
  1、实践性
  传统教育学教学往往采用抽象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学生的现实经验常被忽略,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的、来源于实践的真实的教育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建立在坚实的现实经验基础上,有助于改善学生以往缺乏教育实践的不足。
  2、复杂性
  教学案例呈现的情境是真实而复杂的,隐含着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要协调教学各要素,教学过程必然也是复杂的。
  3、互动性
  案例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互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多元性
  教案教学的情境是多元的,着眼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教育理论案例也有教育事实案例。其次,师生认识和解读案例的视角是多元的,每个参与者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都会从自身的视角审视案例。再次,同一个案例对问题及其解决的认识会不同,其结论也是多元的。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的学习中,需要调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经过整合内化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不去理,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教学状况,使学生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获得教育学理论知识。
  (二)加强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不用真正深入实践就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教学实际问题,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生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另一方面在探索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教学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
  (三)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呈现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境,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时,也锻炼了学生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另外,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讨论和交流创设了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了团结协作精神。
  (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性的素质,教师素质面临挑战,为了组织好教学,教师需要主动地学习,案例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提升过程。
  三、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选编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要使案例教学能顺利进行,首先要选编案例。案例素材是丰富多样的,既蕴藏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广泛存在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其他媒体上,教师要勤于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在积累中丰富和完善案例。
  有了案例,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选编,在选编案例时要考虑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例如教学目标以掌握基本原理为主,则应选择与所学理论有密切联系、隐含着所要学习的教育原理的理论型案例,案例要与所学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2、学生。根据学生的素质、特点等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3、选择来源于生活、能反映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案例。真实的案例才有说服力,才能在实践中经受检验,才能指导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
  (二)呈现案例
  选编好案例还需考虑呈现方式,追求案例呈现的高效性。教学中,可先介绍相关的原理、概念等,通过介绍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进而转入案例发生的背景,再陈述或演示案例的具体内容,学生在将理论置于案例情节中加以理解,并在理论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一般而言,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真实情境表演法等。无论哪种方法务必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
  (三)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案例呈现之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是案例教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介环节。案例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与处理案例中的问题,既使学生初步领会案例所包含的教育理论,又促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
  (四)教师指导,提升认识,加深理解
  案例教学必须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形成的经验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育理论。这是案例教学的又一关键环节,否则案例教学的效果只停留在经验认识水平,既未实现教育学的教学目标,笔耕论文,也达不到指导实践的最终目的。
  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教师是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为了保证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五)总结评价
  讨论之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案例讨论作出总结。学生从总结中体会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通过总结明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是否恰当处理了师生关系,案例选编是否恰当,还存在哪些不足,怎样进一步补充完善等,为下一次案例教学提供借鉴。
  总之,案例教学在高师公共教育学中的引入与应用,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在掌握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培养适应国家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教师做出贡献。

本文编号:2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