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弹性与分权:实现教育学生成的管理诉求

发布时间:2014-07-07 17:19

 由于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成性因素,使教学计划与教学变化处于矛盾之中,但这些生成性因素又是体现教学过程价值的重要方面。然而,规范、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或者不能对这些变化的生成性因素作出积极的反应。那么,在学校管理制度中哪些因素制约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如何从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以为教学生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做一探讨。
  一、教学管理制度中不利于教学生成的因素
  (一)刚性的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一般都具有刚性。学期开始时,由学科组教师一起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进度,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学校教务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这种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对规范教学,保证教师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严格的“一步一个台阶”式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师很难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生成性因素作出积极的反应,因为他们必须在特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某一环节的落空就有可能影响后续的学习。这种阶梯式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生成)得不到体现,只顾埋头往前赶。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与教学目标和内容关联度不大但却有价值的事情便往往被忽略。
  (二)严格的教案撰写与检查制度
  一般中小学都比较重视教案的撰写与检查,并且多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一课一案”,也就是每节课都要先写好教案再开展教学,有的明文规定“无教案不能进课堂”;二是教案的内容,要求教案必须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课后分析(小结)等几个部分;三是教案的类型。包括教材教案、作文教案、实验教案、研究性学习教案、练习教案、试卷讲析教案等,一句话,“凡上课必有教案”;四是不定期的教案检查制度,由教务处行政组或教研组以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
  这种严格的教案撰写与检查制度一方面在确保教师课前充分备课,保证教学的规范性上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发挥,教师很难关注课堂上的变化因素,更难以对“剧本”式的教案进行即时的创造与更新-。
  (三)严格统一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对教学生成不利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考试分数高,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反之亦然。再加上“末位淘汰”制度,使得教师丝毫不敢在,自己的教学上懈怠,而是尽可能多地向学生讲授,让学生做尽可能多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于是教师便很难对教学过程中的事件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回应。其二,从对学生的评价来看,制约教学生成的主要因素是标准化考试制度。因为标准答案的存在,便不允许学生有异乎寻常的想法,这就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背诵和记忆答案,而不会去真正思考甚至批判某些观点,使得教学过程变成从一而终的流程,抹杀了教学过程中出现变化的可能。
  二、弹性与分权:实现教学生成的管理诉求
  (一)弹性管理
  所谓弹性管理,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与检查,对教师的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充分的弹性与灵活性特征,而不是刚性的要求和机械管理。
  1.弹性的教学计划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安排教学任务
  国家课程计划是针对全国范围的,对每门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完成的教学内_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实际上这个要求并不高。尤其对学习能力和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和学生,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因此,要给予教学生成必要的时间和空间,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来执行,不可随意调高教学目标,增加教学内容,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2)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与考试
  教师之所以觉得教学时间紧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重复练习和不间断的考试冲掉了部分时间。一般而言,一个学期正常教学时间20周,扣除法定假日1周左右,用于教学的时间是19周,期中考试一般安排一个星期,剩下18周,18周的课时用于额定内容的教学应该说问题不大。但是现在很多中小学不间断性地安排每周一测、每月一考,这样冲掉的时间无法具体量化,但无可否认它是造成教学时间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2.弹性的教案管理
  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情境性与复杂性,教学并不是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想展开来的,这种教学的境遇性决定了教学不可能是教案的执行过程。因此,教案在撰写和设计上都必须体现出弹性的特征。
  (1)教案内容的简约性
  传统的教案撰写规定得比较详细、具体,但是从弹性教案设计的原则来看,一个教案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思路、教学时数等几个项目即可。
  教学课题规定一节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任务;教学目标规定这节课要使学生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达到什么要求;学生特征主要是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这是教师开展教学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教学思路是在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特征的基础上,对一个特定的内容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教学的一个总的设想,包括重难点的强调、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安排以及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数是对教学用时的一个总的估计,一般是一个概数。以形如“2-3课时”这样的表述为宜,为教学过程的变化留下空间。
  (2)教案形式的多样化
  教案的形式,一个总的原则是与具体的课型相适应。除了按规范要求撰写的教材教案文本之外,还可以是课本教案,甚至是课后教案。课本教案,“是在课本上加符号、加批注,在有限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写出文章的中心、段落、词句解释、简要板书,标出重点和难点等,既便于教学又非常实用”。这种形式的教案省掉了很多写教案甚至是抄教案的时间,方便教师对照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有利于研究教学、改进教学。课后教案是指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演练,发现原来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不断地进行修改,最后形成的教案很类似于课堂记录。这种教案一方面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实录下来,另外还可以加上很多教师本人的反思与改进的设想和措施,有利于把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教案检查的过程中,要确立“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理念,而不应该专注于教案文本形式。即使教案写得很完整,但如果不实用,那也是在做无用功。因此,检查教案除了查看教案文本之外,还可以采用推门听课、查看课后反思等方式,以切实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3.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同样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着力改变评价的评比功能,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帮助教师找问题,促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外,各教师所教学生群体不一样,其学习基础和能力也不一样,那么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提高的程度也会有差异。因此,不顾学生群体的差异而按统一的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是不可取的,需要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的不同而建立弹性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从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来看,应尽量缩小标准化试题的分量,增加考查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试题和多样化的测试形式。标准化考试不仅不能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严重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因此。需要在评价形式上做出变革与创新,尽可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思考及表现提供一个导向,为课堂上教学生成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分权管理
  所谓分权管理,主要是指学校、学科组、教师三者共同分享学校教学管理权力,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学校教学管理,尤其是我们这里所谈的教案管理和教学计划管理,属于校本管理的范畴,而校本管理属于内控式管理。它主张,强调利用多种途径来达成目标,强调弹性;强调分权,认为问题是必然存在的,需要及时地解决;强调自我管理系统,要求自我管理,主动创造,承担责任;强调发展内部人力资源,要求学校成员广泛参与。
  1.分权管理与教学生成
  教学生成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围绕教学问题进行共同讨论、探究、分享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却恰恰使得教学过程体现出变化性和不可预期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有权力来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整合,教学过程的调整,教学时间的调整等,如此教师才可能会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因素给予积极的关注,并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价值。而这都是以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权力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学校尤其是本学科教研组内过于强调彼此之间步调的一致,甚至教学方法和过程都要一致,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生成几乎是不可能的。
  2.各级权力主体的职责
  按照现在中小学通行的机构设置,一般都有负责全校教学事务的教务处,负责具体某一学科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学科组,教师个体主要对自己负责的教学班的教学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主体便也可以分为这样三级。其各自的职责分别是:
  学校主要统筹规划一个学期或年度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包括教学的安排、考试的安排、教学检查、放假、调休及其他各项专题活动开展的计划等。
  学科组主要负责学科内部的教学及研究活动的开展,就教师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共性的以及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研讨,以达到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目的。从管理角度而言,主要是协调学科组内教师教学进度:使其保持大体一致,交流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并不干涉教师个体的具体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
  就教师个体而言,主要是根据学期教学任务的整体安排,结合自己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灵活实际的安排。当课堂上出现生成性因素时,笔耕文化传播,教师有权力对教学内容和进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原来设计好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或提前、或推后、或整合。这样可以对某些相近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避免因内容之间的类似、重复而浪费时间。这主要可以以单元教学或主题教学的形式来进行。
  3.分权与教学生成的实现
  在分权机制下,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越权行事。尤其是教学生成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教师个体的教学过程中,因此,这更需要教学管理权力向教师个体倾斜,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进行保护与鼓励。教师需要有权力对自己的教学进度做出整体的安排与调整,需要有权力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需要有权力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造与更新,需要有权力对学生的兴趣与问题进行及时的容纳与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这些都不能被学校或教研组以任何行政或权威的方式干涉与阻止。
  弹性与分权是实现教学生成在管理上的一体两翼,二者相辅相成。分权管理是实现教学生成的外部机制,弹性管理是实现教学生成的内在要求;同时,分权也是实现弹性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则不仅不利于弹性管理的实现,更不利于教学生成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4.
  [2]胡惠闵.校本管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2.
                       

本文编号:2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