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机制

发布时间:2014-07-07 17:14

  我国自1998年试行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以来,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怎样科学定位,国家教育部至今没有具体统一的规定,主要由各培养单位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自我定位,致使高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在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这一核心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小学教育专业大都是由高等院校的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举办的,他们为了发挥教育学、心理学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倾向于培养综合素养高、教育理论功底深厚、教育研究能力见长的小学教师;也有培养单位立足综合培养、学科专业有所侧重,以教学技能熟练而见长的教学型小学教师为目标追求。而大多数用人单位比较欢迎学科专业知识宽厚、教学技能娴熟的小学教师,笔耕论文,甚至有的地方至今不认可小学教育是个专业,不接受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因此,深化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论研究,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力求和社会用人单位达成共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就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理论思考,以期对小学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有所裨益。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1 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择师导向的利弊分析
  目前,高校培养单位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及其定位存在意见分歧,归纳言之,大致可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实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型”三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应该说,三种类型的目标定位各有优势,现就其利弊作简要分析如下。
  第一,“研究型”小学教师目标定位之得失。主张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的高校认为,在广大学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普遍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型,必须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具有研究小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基础和能力。他们走上小学教育岗位后,不仅要适应小学教育,而且要引领小学教育。为此,在职前培养阶段就要为他们奠定宽厚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研究能力。这种认识及其定位是具有前瞻性的,是顺应小学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潮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正高职教师职务的规定,也印证了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我们相信,一个具有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小学教师,不仅能够较快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且有望引领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不足在于,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健全,任教学科专业(语文、数学等)的知识和能力不厚重,从师技能不够熟练,走上教师职场的适应性不强。道理十分明显,四年的大学教育时间是个常数,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研究能力训练上用时多了,势必影响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研究能力是他们的后发优势,在任教初期显现不出这种优势。这恐怕也是用人单位不太认可、接纳“研究型”小学教师的重要原因。
  第二,“教学型”小学教师目标定位之长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就业理念影响下,有些院校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学型”。在业务素质上,强调学生掌握宽厚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从师技能;课程设置突出语文、数学或英语等学科专业课程的比重,注重“三字一话”、媒体课件制作等从教技能的培养。这种目标定位的优势在于,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具有比较厚实的学科专业功底,教学技能比较熟练,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容易“显山露水”,走上小学教育岗位,工作适应期较短,很容易完成从新手教师到胜任型教师的角色转换。其缺陷在于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薄弱,专业发展的潜力不大,后劲不足。在由胜任型教师向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他们因为缺乏实现这种角色升级转换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研究能力及其成果而不再占有优势。
  第三,“实用型”小学教师目标定位之利弊。这种目标定位主要表现在社会用人单位方面。从每年小学教育毕业生竞聘就业岗位的反馈信息来看,绝大多数教育局和小学普遍希望毕业生任教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宽厚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熟练,能够尽快地适应小学教学岗位需要,最好没有适应期。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教学型小学教师。如有选择的空间。他们宁要中文系、数学系等学科专业院系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而不要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这既有传统用人观念的影响,又有“应试教育”环境的制约。在他们看来,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宽厚的教师,才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有希望不断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选聘教师的导向有利于高等院校重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和教学基本功培养。其弊端在于,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及其对教师素质的合理诉求认识不足;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的科学构成认识不足;对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本质内涵及其规律认识不足;以此“认识不足”的择师导向要求高等院校与之“无缝对接”,不利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2 教育型小学教师的目标定位及其依据分析
  我们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教育型”小学教师。其素质特征表现为,他们具有浓厚的小学教育志趣和关爱儿童的教育情怀;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厚实,具有较强的教育问题意识和对小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能力;文化视域开阔,具有从事小学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素养和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专业优势,教学技能比较娴熟;能以教育者的“慧眼”和“心智”引领儿童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他们是未来人民教育家的预备队。

本文编号:2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4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