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生应绕开“超限效应”误区

发布时间:2014-07-07 17:13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到教堂里去听一位新牧师的募捐演讲。起初,他感觉牧师讲得非常好,令人感动,于是就掏出了自己身上全部的钱,准备捐款。可是,10分钟之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就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改变了主意,决定只捐一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竟然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等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的时候,马克·吐温因为太过气愤,不但没捐钱,反而还恶作剧般地从盘中偷了2元钱。
  马克·吐温之所以会做出那样的举动,很明显是因为牧师演讲的时间太长了,以至让他感到很厌烦。确实,就算是非常动听感人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演讲,在说清楚事情以后,还要一再重复唠叨,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
  大家看完这个有趣的故事之后,除了会轻松一笑以外,可能还会反省自己平时交往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有时,我们发出的刺激信号太多、太强及作用时间太久,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会引起别人极不耐烦甚至反抗的心理,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学生上课总是调皮捣蛋,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他人,因此各科老师上课总是批评他。时间长了,笔耕论文,批评根本不管用,于是班主任想了一个新方法,让各科教师将对他的批评改为表扬,发现他有任何的进步或者是”闪光点”,立刻大加赞扬。开始他很感动,表现也大有进步,可是后来突然有一天,当教师以同样的的方式对他予以表扬时,他却大为恼火,说:“我已经进步了,还不够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听惯了批评的他,最初听到表扬时,觉得老师真的是看到了他的优点。后来当教师们不断重复对他进行表扬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老师的表扬缺乏诚意,而且其中许多是有意拔高的。由此他便认为,这些教师只不过是在哄自己,名义上表扬,实际上是让他注意这些方面,有明褒暗贬之意。因此,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了。
  同样,“超限效应”在教师的批评过程中也将出现。例如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后,过了一会儿,又觉得意犹未尽,重复批评了对方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极不耐烦,讨厌至极。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呢?我们知道,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在第二次,往往使厌烦度倍增。如果再来个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更大,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见,教师在任何方面都应该注意“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本文编号:2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