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中国高层次人才海外流失的教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4-07-07 17:12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兴盛。世界银行报告称:“一个正在扩展中的面向高级人力资本的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它带来了专业技能在全球范围的流通……”① 中国无疑在促进世界人才流动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本文要探讨的正是“纲要”中描述本文由收集整理的较高素质的人才,他们具备以下两个共性:(1)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并得到了教育系统的相关认证;(2)拥有较多的社会优势资源。显而易见,如此高素质人才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占优势,也是我国人才外流的主要损失对象。
  教育部统计,我国1978~2006年共派出留学总人数为90.3万人,学成回国人数为22.2万。其中,2006年派出留学人员13.4万,有4.2万人学成回国。回流人数远远少于派出人数,这就是人才海外流失的力证。
  当然,短期、少量的人才外流在一个开放的国家和市场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取的、合理的;但长期、大量的人才外流却形成了一种颠倒的技术转让。平等的人才流动本应是双向的人才交流过程。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存在不小差距,使得本应公平的互动过程变成了单向的“人才输出”,给我国人力资源造成了巨大损失。
  一 人才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1.教育损失
  根据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投资=基础教育投资+高等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人员迁移投资+卫生保健投资+经济信息投资。
  贝克尔也提出相似的人力资本计算公式:K=X+Y+Z+C。公式中:人力资本投资成本K,包括教育的直接成本X(由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教育投资构成);受教育者在读期间所放弃的工作收入,即教育的间接成本-Y;保持健康所花费成本Z;流动和搜集就业信息的成本C。
  以上公式在计算人力资本时都主要涉及教育资本、知识与技术资本、健康资本、迁移与流动资本。其中教育资本是指用于教育的费用,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学者认为教育资本又可称为能力资本,② 它是构成人力资本的最基本要素。
  知识与技术资本包括舒尔茨公式中的“在职培训投资”和贝克尔公式中的“教育直接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费用,是人力资本构成的核心要素。
  迁移与流动资本,是指用于国内劳动者流动和国际人才流动的费用,其实质是一种资源配置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种生产性投资。”要提高人口质量首先要加大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收益率应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据计量,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5%~35%。
  可见,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构成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投资的直接产品是人才,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教育投资的收益。尽管人力资本理论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以计量的方式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投资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全资本”的概念,有其合理性。目前,它也是各国教育系统拟订教育发展计划时必须借鉴和考量的理论。
  在我国,一般来说,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费用都由国家供给,只有高中和大学本科实行收费制。同时,笔耕文化传播,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一些特定专业、特定群体给予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扶持。可见,我国人才培养的相当一部分成本还是由国家承担的。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0年的一项统计,在美国各研究生院学习的理工科学生中大约25%来自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这些学生绝大部分在其祖国接受了基础教育并取得了相应学位。这意味着,为他们的基础教育买单的是其来源国,而不是雇主国。但雇主国却凭借多方面的相对优势“坐享其成”。中国无疑是为美国这样的国家输送高级人才的主要国家之一。这批人才的高素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来源国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投资大大高于普通劳动力。因此,高素质人才流失于海外,直接导致国家教育投资失去回报。这种损失是造成我国教育投资收益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国家国际竞争力问题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所创立的关于国家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有八大要素,分别是: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国际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和金融体系竞争力。每个要素又包括若干指标。据其2001年的调查(该年共有47个国家参评),我国文盲率为第44位,熟练劳动力的已获得性排名居第44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居第42位,合格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的已获得性占第47位。而人才外流居第40位。③ 可以看出,我国在人才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却存在着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直接降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尽管我国教育已取得长足进步,并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2%,而参与IMD评选的53个国家的平均水平为54.5%。④ 高等教育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孵化地,而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两个硬伤:(1)我国高等教育的落后,难以培养出满足国家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本就数量不足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地外流。这必然导致国内人才入不敷出的难题。再从人才结构上看,人才流失也对中国的人才结构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编号:2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