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从“宿而不家”到“寄宿而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德育的困境及改进策略

发布时间:2023-12-17 13:03
  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农村儿童的德育环境从家庭转移到学校,"寄宿而家"应是其根本价值导向。通过对个案学校的田野考察发现,实践中是"宿而不家",表现为生物需求制度化、师生关系匿名化和宿舍管理惩罚化,对农村儿童德性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应该以"关爱"为价值导向,从制度价值、内部管理和资源供给三个方面加以改善,实现"变校为家"育道德。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概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家校关系
二、“寄宿而家”的理论阐释
    (一)家校关系的道德意义
    (二)何为“寄宿而家”
三、实践中“宿而不家”具体表现
    (一)生物需求制度化
        1.没有“家宴”。
        2.宿在制度充盈的空间中。
    (二)师生关系匿名化
        1.学校作为关系分离机制。
        2.匿名化的师生关系。
    (三)宿舍管理惩罚化
        1.“母亲”形象的异化。
        2.“合谋”的权力。
四、“变校为家”的改善策略
    (一)重塑制度价值回归寄宿制学校的关爱本质
    (二)着眼内部管理营造关爱共同体
    (三)完善资源供给变校为家育道德



本文编号:3873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873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