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海淀区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衔接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5 06:42
  教育部自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以来,由于考虑到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情况:各地经济发 展水平的限制,师资队伍、设备投资等方面的因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另外是从高中开始统一要求, 教学起点很难确定,所以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一直遵循“零起点”方案。但是北京市海淀区地处中关 村高科技园区,又是全国首批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早在2001年9月就在全区所有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 息技术必修课,所以教材以“零”为起点显然不合理。根据海淀区的实际情况及多年开设信息技术课的 经验积累,结合本区自身的特点,2001年海淀区信息技术教研室编写了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衔接的实验教材,并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完成了初中、高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衔接教材的大规模修订 改写。 本论文作者先后参与了海淀区2001年小学教材的编写和2004年小学教材的改写工作,在教材编写、 实际应用、调查反馈,深刻反思、教材改写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和ISM法对海淀区小学、初中信 息技术教材的衔接进行了研究。 行动研究法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 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题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题目来源
        二、题目研究的背景
        三、题目意义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介绍
        一、研究范围界定
        二、相关概念介绍
第二章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演变历程
        一、计算机选修课阶段(1981年--1991年)
        二、计算机必修课阶段(1991年--2000年)
        三、信息技术必修课阶段(2000年--)
    第二节 当前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阶段
        二、初中阶段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现状
        一、现有教材特点
        二、现有教材不足
        三、现有教材的衔接研究
第三章 课题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课题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二、解释结构模型(ISM)法
第四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第二节 研究的实施
        一、小学、初中各册教材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
        二、教材的编排方式:直线式和螺旋式
        三、小学各册教材间的衔接
        四、小学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第五章 研究的分析结果
    第一节 海淀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一、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二、海淀区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第二节 海淀区新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一、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三节 初中阶段的教学建议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海淀区初中阶段教学建议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及研究中反应出的问题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中反映出的问题
    第二节 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知识框架
附录2 海淀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知识框架
附录3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使用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4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使用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本文编号:3867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867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b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