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宋词研究重点_唐宋词的研究方向_《聊城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3 11:03

  本文关键词: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聊城大学》 2009年

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研究

石英  

【摘要】: 建国之后,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作为中国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诗体之一的词(这里主要是指唐宋词),受到了广泛重视。这种重视特别表现在各种唐宋词选本的编选和传播上。建国后,唐宋词选本作为介绍、普及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无论在“文革”前,还是在“文革”后,都曾被比较多地选出和出版,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在建国后社会发展进程中,唐宋词和唐诗一样,成为当代人提高精神境界、培养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当代人回望过去文化光辉的一束历史影像,成为当代人品评、咀嚼古典诗歌风范的一道精神大餐,成为当代人评点、议论今天诗歌发展的引申与例证。而人们对唐宋词的获得与了解,其渠道大都来自各种唐宋词选本。因此和其它古代文学选本一样,唐宋词选本在当代人生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词学研究领域,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唐宋词选本,但大都偏重于对民国以前人们所选唐宋词选本的研究,很少有人对建国后的唐宋词选本进行研究,系统的研究更是没有。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学术研究上的空白点。因此,这是值得人们去研究探索的。鉴于此,笔者以“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研究”为题目进行研究,通过这种研究,了解建国后近六十年的社会进程中,人们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唐宋词的接受、欣赏、审美的趋向及不同点;寻觅选词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影响下选词时所受到的“心理暗示”及其主观追求;总结部分唐宋词人和唐宋词作在现代社会受到重视的情况;探索人们在解读唐宋词时,采用何种注释方式、何种分析方法、何种鉴赏方式;考察唐宋词选本在现代有哪些新特点、新类型、新发展趋向;阐释唐宋词选在传播过程中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 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章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文革”前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概述了唐宋词选本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下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向,总结了建国后唐宋词选本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变化原因,透视了现代人的词体观念和词风观念,并运用比较法得出建国后唐宋词选本与以往选本的不同特点。 第二章对建国后几类最具典型意义和指标性意义的唐宋词选进行梳理,在特殊个案研究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总结了现代唐宋词选本的选词新特点和发展新趋向,得出了典型类唐宋词选本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等。 第三章从传播价值、文献价值、选本范式作用、词学批评理论价值四个方面阐释了唐宋词选本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前人对于词学观念的认识多来自于词话这一词学批评专著,本文从唐宋词选本这一特殊的词学批评方式入手,融合特定的时代环境探讨建国后词学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和词话研究相得益彰,并辅以现代统计学上的定量分析法,更明确地了解了现代人对唐宋词的接受、欣赏、审美情况;此外通过个案分析法总结出建国以来唐宋词选本的选词特色和创新点,得出了一些关于词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对唐宋词选本的研究意义重大,从文化层面上说,对于弘扬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从文学层面上说,对于探讨古代文学接受的规律,对于总结古代文学传播经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从文献整理层面上说,也是合于文献学的内容和要求的,因此对于文学文献学的整理和研究也有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前言11-16
  • 第一章 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的特点16-31
  • 第一节 “文革”前唐宋词选本的特点17-21
  • 一、选词观念:倡导新立场、新观点17-18
  • 二、选词目的:弘扬民族精神、宣传爱国思想18-19
  • 三、选词取舍:重豪放、轻婉约19-20
  • 四、选词内容:对象单一、内容狭窄20
  • 五、选本体例:以断代选词为主、以作者选词为辅20-21
  • 第二节 “文革”后唐宋词选本的特点21-31
  • 一、趋向婉约与豪放并尊:选词范围扩大22-23
  • 二、趋向专业与普及并需:专家选本与普及选本相得益彰23-24
  • 三、趋向鉴赏审美化:选析类词选与鉴赏类辞书前后承接24-26
  • 四、趋向需求多元化:专题性词选名目繁多、分类精细26-30
  • 五、趋向形式多样化:体例多样、编排灵活30-31
  • 第二章 几种重要的唐宋词选类别31-44
  • 第一节 学术类选本31-34
  • 一、目的32
  • 二、选心32-33
  • 三、版本33-34
  • 四、体例34
  • 第二节 普及类选本34-37
  • 一、目的35-36
  • 二、选心36
  • 三、体例36-37
  • 第三节 专人类选本37-40
  • 一、目的38
  • 二、选心38
  • 三、体例38
  • 四、赏析38-40
  • 第四节 辞书类选本40-44
  • 一、目的40-41
  • 二、选心41
  • 三、版本41-42
  • 四、体例42
  • 五、赏析42-44
  • 第三章 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的价值与意义44-52
  • 第一节 传播价值44-45
  • 第二节 文献价值45-48
  • 一、文献保存价值45-47
  • 二、文献校勘价值47-48
  • 第三节 理论价值48-49
  • 第四节 范式作用49-52
  • 一、选词赏析范式49-50
  • 二、鉴赏辞典范式50-52
  • 结语52-54
  • 附录(建国后部分重要唐宋词选本)54-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建国后郭沫若两篇佚作笔名考释[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曜歌;;康熙金册被剪碎卖掉 珍妃金印两次蒙难 历数建国后六次故宫盗宝案[J];文史参考;2011年11期

    3 段文;;陶埙兴衰原因及建国后的新发展[J];乐器;2011年08期

    4 柳新;;黄埔走出了哪些中共名将?[J];旅游时代;2011年06期

    5 许志浩;;名家辈出的“海上画派”[J];艺术·生活;2000年05期

    6 贾元德;;陶窑古风韵春秋[J];山东陶瓷;2011年02期

    7 项小米;;蒋介石“铁桶围剿”计划外泄始末[J];共产党员;2011年11期

    8 龚荣光;;红色的记忆远去的歌声[J];音乐生活;2011年07期

    9 代君丽;;呜咽在地表以下──《荷花淀》的重新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10 许志浩;;名家辈出的“海上画派”[J];艺术·生活;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世勇;;论建国后毛泽东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2 沈慧;;建国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政策述评[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潘自立;;征编建国后史料是文史资料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吴增祥;;中国地面气象台站(1950-2004)沿革情况概述[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史志研究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黄生云;王启范;;试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功经验[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玉华;;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浅析[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谢文峰;;浅谈建国后民族医药工作的发展[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田仲济;;了解郭老 理解郭老[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朱政惠;;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建国后郭沫若史学研究剖析[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吉光;;将军之风 山高水长——建国后的粟裕战斗历程简论[A];宏愿付青山——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晓星;[N];广州日报;2011年

    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副研究员 张春;[N];东方早报;2011年

    3 朱能毅;[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见习记者 周姝;[N];自贡日报;2008年

    5 记者 栾辉 孙博 王斌;[N];各界导报;2009年

    6 赵佳 程伟虹;[N];江阴日报;2010年

    7 田杰;[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范永林;[N];中国档案报;2004年

    9 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 吴兆威;[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征宝军 雷菡;[N];扬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幼良;当代视野下的唐宋词研究论纲[D];苏州大学;2004年

    2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袁媛;热闹而寂寞的乡村教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明杰;建国后党的人才资源思想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荣秀;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6 佘湘;1949-1978:中国群众运动成因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余泱川;广东当代中医学术史研究(1949至1979年)[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郭剑敏;革命·历史·叙事[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珂;当代中国专区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王洁;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英;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研究[D];聊城大学;2009年

    2 李雪茹;建国后至六十年代前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正榜;建国后江苏农民负担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霖;建国后的农民协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新义;试论建国后党的干部方针的演变及基本经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姚静芬;建国后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高晓虹;建国后理想人格演变与当前中国理想人格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俊梅;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战略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乔仁洁;建国后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学才;建国后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演变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6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0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