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南山集》案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8 09:05

  本文关键词:《南山集》案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师范大学》 2008年

《南山集》案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研究

张毓洲  

【摘要】: 所谓文字狱,就是因文字的缘故所构成的罪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在以前的研究中,文字狱属于历史学研究的范围,对某个具体文字狱真相的揭示较多,而对作为文字狱主体的文人本身和受文字狱影响的文学生态关注不够。文学生态属于历史文化学和文艺生态学的范畴。历史文化学和文艺生态学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其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普遍运用则在90年代后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实际上早就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方法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运用历史文化学和文艺生态学的批评方法从文字狱对文人生命的打击,对文人心态和命运的影响这一角度切入,观照明清文学,将会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明清两朝,文字狱空前盛行,其文学的发展状况与文字狱有很大关系,尤其清代文学更是如此。不考虑文字狱对它的影响,将不会准确把握清代文学固有的本质特征。 清代文字狱以世家大族(文化世家)为主要打击对象,也偶涉朋党,在地域上以江南为主,以反清言论、满汉关系等为诱因。这是因为世家大族集中、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是最能代表清代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区之一,就全国范围而言,也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只有对这些地区的世家大族进行威慑和打击才能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康熙五十年发生的一件震惊朝野又牵连甚众的文字狱大案,尤对江南桐城方、戴两大文化世家影响甚大,构成了桐城文学生态链条上极不和谐的一环。案后桐城文学生态发生了丕变,桐城文人的创作灵性开始泯灭,文学活动的多样性特征逐渐丧失,文学活动的自由空间不断缩小,文学批评的理念严重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文学的传播和接受。 本文以《南山集》案为中心,具体论述文字狱对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的影响。论文分五个部分: 绪论,辨析文字狱的具体类别,澄清“文字狱”一词的来源,明确文字狱的概念;概述清代文字狱的状况,归纳清代文字狱对官僚阶层、对学术文化、对封建文人、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综述近年来对戴名世、《南山集》案及其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简述戴名世生平,介绍戴氏文集《南山集》和史著《孑遗录》的编纂、收录、思想内容、刊刻和作序的具体情况并详叙《南山集》案的来龙去脉,主要包括起因、经过及处理结果等关键环节。 第二章,通过对比探讨《南山集》案前后桐城文人由孤高重气节向锐气顿敛、哀毁屈从转变的矛盾而痛苦的心路历程,揭示文字狱的打击给文人心灵和肉体所带来的巨大创痛。 第三章,论述案前以戴名世为中心的桐城文人创作题材和内容的多样化,如大胆揭露清兵暴行和清朝隐私,揭批清初政令,怀念前明,鞭挞降臣叛将,颂扬忠烈隐逸,幽怨自伤,讽喻现实等具有时代特色的题材内容,案后桐城文人由于讳谈历史,回避现实,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容缩小,思想保守,批判锋芒减弱,集中表现为作为一代古文大家的方苞往事惊心,避忌多端,其文章中怀念前明的内容,感情内敛;写明末清初的人或事语言雅驯,背景淡化;少牢骚愤懑之言,多说教论道之辞。流徙东北边塞的方登峄父子的创作显示出了与其他桐城文人迥异的题材,特定的处境和遭际以及独特的心理体验决定了其创作内容,即反映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同情人民疾苦;记录民风民俗,歌颂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赞颂流人友谊;流露思乡深情等。 第四章,概述桐城方、戴两大文化家族由盛转衰的具体情况。桐城方氏家族族裔繁多,屡世官宦,文学上成就斐然,不仅能文之士颇多,而且撰述繁富,是江南名副其实的文化世家;桐城戴氏家族虽仕宦不显,但诗书传家的传统历三百年不辍,尤其是戴名世在文章和仕宦两方面均曾显赫一时,给桐城戴氏家族带来了无上光荣。《南山集》案后,方、戴两大文化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了。究其原因,与案后方、戴两家族人长期难以摆脱《南山集》案阴影的困扰和案后他们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以及清朝以打击江南文化家族来维系其统治的政策关系密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 文字狱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研究的现状10-30
  • 一、文字案狱的种种表现及文字狱的概念10-14
  • 二、清代前期文字狱概述14-25
  • 三、戴名世《南山集》案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研究现状25-30
  • 第一章 《南山集》与《南山集》案30-37
  • 第一节 《南山集》和《孑遗录》30-33
  • 第二节 《南山集》案始末33-37
  • 第二章 《南山集》案与清代前期桐城文人心态37-49
  • 第一节 孤高重气节的桐城文人37-40
  • 第二节 锐气顿敛、哀毁屈从的文祸幸存者40-49
  • 第三章 《南山集》案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创作49-78
  • 第一节 暴露为主的戴名世等时代吟唱者49-64
  • 一、揭露清兵暴行和清朝隐私49-52
  • 二、抨击清初政令52-54
  • 三、怀念前明54-57
  • 四、鞭挞降臣叛将,颂扬忠烈隐逸57-60
  • 五、幽怨自伤,讽喻现实60-64
  • 第二节 往事惊心、避忌多端的方苞64-71
  • 一、怀念前明64-65
  • 二、反映明清之际史实人物,语言雅驯、背景淡化65-69
  • 三、少牢骚愤懑之言,多说教论道之辞69-71
  • 第三节 “踪迹出版图”的方登峄父子71-78
  • 一、反映农业生产状况,同情人民疾苦72-74
  • 二、记录东北民风民俗,歌颂尚武精神74-75
  • 三、流人友谊75-76
  • 四、思乡深情76-78
  • 第四章 《南山集》案与桐城方、戴两大文化家族78-96
  • 第一节 《南山集》案冲击下的方氏家族78-90
  • 第二节 《南山集》案与戴氏家族的衰落90-96
  • 附录一 桐城方氏家族世系简表96-97
  • 附录二 桐城戴氏家族世系简表97-98
  • 附录三 戴名世与其《南山集》中文友的文字交流98-102
  • 主要参考文献102-106
  • 后记106-10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钟扬;桐城《戴氏宗谱》之戴名世史料[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2 赵志毅;清代文字狱辨[J];东南文化;1997年03期

    3 喻大华;清代文字狱新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4 张玉;戴名世《南山集》案史料[J];历史档案;2001年02期

    5 刘守安;一个矛盾而痛苦的灵魂——方苞生平与思想探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李真瑜;文学世家的文化意涵与中国特色——以明清吴江沈氏文学世家个案为例[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1期

    7 李真瑜;文学世家:一种特殊的文学家群体[J];文艺研究;2003年06期

    8 曾冉波,吕立忠;清代桂林文化世家之著述初探[J];广西地方志;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继武;对男权的冲击和消解——论《聊斋志异》女权伸张[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4 杨文彬;;康熙帝的德治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王荣科,段华洽,王辉;安徽人才战略与人文环境建设[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徐时仪;;汉语惯用语“掉枪花”与“混腔水”考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陈时龙;晚明书院结群现象研究——东林书院网络的构成、宗旨与形成[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9 郭春萍;石钟扬;;《钝斋文选》与《南山集》案[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10 曾光光;;吴汝纶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源;;性别与权力:清代女性参与京控案再研究[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雅晶;;清代完颜氏和素事迹考[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崔军伟;;清代纪传体国史纂修与皇权掌控[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5 周喜峰;;试论清政府早期对黑龙江各民族的行政管理[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庆元;;戴名世《南山集》版本述要[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江小角;方宁胜;;桐城派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曹虹;;清代帝王训诰与文统理念——桐城派开宗传衍背景的一个考察[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操鹏;;戴名世:桐城派开山鼻祖[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博;明代辉发部南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翟丽娟;清初诗人宋琬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品;太上皇体制与乾嘉之际权力运行轨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秩五;;記和州戴氏文字獄檔案——清宣統元年蹇庐随笔[J];安徽史学;1959年03期

    2 李兴盛;《南山集》文字狱案及桐城方氏向东北的遣戍[J];北方文物;1988年02期

    3 张健;;含冤千古的戴名世[J];文史知识;1994年07期

    4 高黛英,戴廷杰;法国汉学家戴廷杰访谈录[J];文学遗产;2005年04期

    5 韩羽;不以我为贪[J];瞭望;1993年45期

    6 周永忠;从虚写实 婉而多讽——戴名世《醉乡记》欣赏[J];阅读与写作;1998年04期

    7 钟扬;桐城《戴氏宗谱》之戴名世史料[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8 刘跃进;扑朔迷离的《南山集》案[J];炎黄春秋;1993年04期

    9 开健;;愤世嫉俗:戴名世散文思想之特色[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年04期

    10 张兵;张毓洲;;《南山集》案与桐城戴氏家族的衰落[J];文史哲;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向奎;;《戴名世集》序[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2 操鹏;;戴名世:桐城派开山鼻祖[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传印;;戴名世人物传论研究[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春萍;石钟扬;;“《南山集》案”新考[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龚维英;;方苞下狱真正因由浅议[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王树民;;曲折发展的《南山集》案及其余波[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李传印;;戴名世的历史评论浅议[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童丽慧;徐成志;;戴名世山水游记简论[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汪庆元;;戴名世《南山集》版本述要[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学霖;;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新夏;[N];北京日报;2004年

    2 秦杰;[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樊树志;[N];经济观察报;2006年

    4 乐朋;[N];团结报;2001年

    5 贾秀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王宇;[N];深圳商报;2010年

    7 周思源;[N];中国审计报;2005年

    8 姚小平;[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杨松涛;[N];南京日报;2007年

    10 陶琦;[N];团结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江中柱;北朝文人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佟艳光;北朝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王珏;班固与汉代文学思想[D];辽宁大学;2007年

    4 郭战涛;民国初年骈体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1999年

    6 邵明珍;仕与隐:唐宋文人典型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文德;王昭君故事传承与嬗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春华;清代书院与桐城文派的传衍[D];苏州大学;2013年

    9 姚上怡;前期桐城派法律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水晶晶;“四个世界”理论下的文字狱修辞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欧阳孙琳;戴名世散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熊芳;戴名世的文学创作及其思想述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迎;戴名世古文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佟欣;论戴名世的古文理论及创作[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6 李博;从文字狱案件看清朝皇权与法律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李祎;戴名世散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侯庆凯;论清朝文字狱产生的原因[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娴;明代诗社与文人心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李洋;论乾隆时期法律与皇权的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南山集》案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4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4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4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