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汉初藩国文化与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5 07:34
  本文以汉初社会为背景,论述了汉初85年间藩国文化与文学从发生、发展到最终衰落的历史过程。全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了汉初的政体与士阶层,为后文论述藩国文化与文学提供一个宏观的历史文化背景。汉初形成的郡国制政体导致了中央政权与地方藩国之间的尖锐矛盾,这种矛盾深刻影响了汉初藩国文化与文学的基本走向。由于郡国制政体的存在,战国时期的纵横风气在汉初士人群体中得以复兴,士阶层内部也由此发生分化,特别是儒士群体内部明显出现了醇儒与纵横之儒的分化,再加上汉武帝前期崛起的贤良之儒,最终汉初儒士群体分化为醇儒、纵横之儒和贤良之儒这三个阶层,并进而影响到汉初藩国文化与文学的基本面貌。第二章论述了汉初楚国和河间国的醇儒之学。楚元王刘交在位期间,楚国的醇儒之学主要以《诗经》的传授为中心;河间献王刘德在位期间,河间国的醇儒之学主要以先秦儒家六艺的搜集、整理和传授为中心,并且形成了“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楚元王刘交醇儒学术团体和河间献王刘德醇儒学术团体是汉初两个著名的传承先秦儒学的学术团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章论述了汉初淮南国的道家之学和文学。淮南国是汉初颇有名气的道家学术...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汉初的政体与士阶层
    第一节 郡国制及其内在矛盾
        一 传统分封观念的延续与实践
        二 中央集权与藩国分权的尖锐矛盾
    第二节 士人纵横之风的复兴与儒士群体的内部分化
        一 纵横风气影响下的策士、儒士和文士
        二 醇儒、纵横之儒、贤良之儒的历史地位变迁
第二章 汉初楚国和河间国的醇儒之学
    第一节 楚国的醇儒之学
        一 以《诗经》传授为中心的楚元王刘交醇儒学术团体
        二 以醇儒之学为安身立命基石的西汉楚元王世家
    第二节 河间国的醇儒之学
        一 河间献王刘德:新一代刘氏藩王群体中的一股清流
        二 河间献王刘德醇儒学术团体:以六艺的搜集、整理和传授为中心
        三 河间献王刘德醇儒学术团体的学风:“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第三章 汉初淮南国的道家之学和文学
    第一节 两代淮南王的悲剧命运
        一 淮南厉王刘长:偏执型人格障碍与悲剧命运
        二 淮南王刘安:焦虑性生存状态与悲剧命运
    第二节 淮南国的道家之学
        一 淮南王刘安道家学术团体与《淮南子》
        二 《淮南子》:先秦老学以道治国思想的嬗变
        三 《淮南子》:先秦庄学超越生存焦虑的回响
    第三节 淮南国的文学
        一 淮南王刘安文士团体及其文学创作
        二 屈原作为文学批评对象的被发现与被利用
第四章 汉初吴国和梁国的文学
    第一节 吴梁两国藩王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士人由吴入梁的单向流动
        一 宽柔与强硬并存的吴王刘濞
        二 野心与虚荣心交织的梁孝王刘武
        三 由吴入梁:从策士到文士的身份转型
    第二节 梁孝王刘武文士团体及其文学创作
        一 梁孝王刘武文士团体的主要成员
        二 梁孝王刘武文士团体的文学创作
第五章 汉武帝前期新官方文化文学的兴起与藩国文化文学的衰落
    第一节 汉帝国新儒学的兴起与藩国醇儒之学的衰落
        一 “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意义:构建“大一统”的国家思想意识体系
        二 醇儒之学与新儒学的矛盾:河间献王死因传闻背后的历史逻辑
    第二节 汉帝国新宫廷文学的兴起与藩国文学的衰落
        一 重塑国家形象的历史必然:构建“大一统”的国家形象传播体系
        二 骚体创作范式的文体局限:一己之悲与国家宏大叙事的矛盾
        三 作为国家形象传播工具的散体大赋:文学中心从藩国向宫廷的转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83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83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