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车王府曲本”中的“乱弹”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09:58
  “车王府曲本”中的“乱弹”剧(以下简称“车曲本乱弹剧”)主要是乾隆五十五年至光绪年间(1790-1908)的戏曲剧目,在整个“乱弹”剧发展史中上它占有重要地位。从目前学界对“车曲本”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家还没有关注这批文献。我们的研究即从这个“空间”出发,探究作品的内容特点及形式特征,考察它们在乱弹剧(花部剧)史上的特别意义。本文的研究依据中山大学黄仕忠先生主编的《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全编》中共收录“乱弹”剧六十八种(收录标准是用【吹腔】、【梆子腔】等而无皮黄板式标记者),本文除去余治所撰剧二十八种,其余四十种即作为探究考察的对象。本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有四个部分,基本如下:第一章主要是“车曲本乱弹剧”的内容分析。考察论述其中的侠士与聚义题材、道释剧、本真世俗的男女之爱等内容及其社会本源。第二章亦属内容分析,主要研究“车曲本乱弹剧”反映的俗信内涵,包括作品所描写的民间习俗与神灵信仰等。这方面的研究,呈现了“车曲本乱弹剧”的民间文化基座,揭示了作品倾向于民间情愫的创作旨趣,对了解它的演出市场的有效性是有帮助的。第三章主要研究了“车曲本乱弹剧”的艺术特点。以作品文本为基础,分析作品的戏剧...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乱弹”剧概述
    二、“车曲本乱弹剧”与花部戏的关系
    三、“车曲本乱弹剧”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价值与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车曲本乱弹剧”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侠士与聚义
    第二节 道释剧及其内涵
        一、车曲本乱弹剧中“道释剧”的特点
        二、道释剧中的佛文化倾向
    第三节 本真世俗的男女之爱
第二章 “车曲本乱弹剧”反映的俗信
    第一节 “车曲本乱弹剧”体现的民间习俗
        一、节俗
        二、鬼俗
    第二节 “车曲本乱弹剧”中的民间神灵信仰
        一、土地神信仰
        二、观音信仰
        三、灶神信仰
第三章 “车曲本乱弹剧”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 “车曲本乱弹剧”的戏剧冲突
    第二节 人物形象喜剧性
        一、肯定型喜剧人物
        二、否定型喜剧人物
        三、谐趣型喜剧人物
    第三节 语言艺术
        一、戏曲语言的乡土化
        二、戏曲语言的俳谐化
    第四节 “车曲本乱弹剧”的叙事特征
        一、求新求奇、贵真尚实的叙事风格
        二、化长为短、渲染细节的叙事策略
        三、沿袭传统的模式化结构与母题化叙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车曲本乱弹剧”的剧目考述
在学期间参与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54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54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