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浅析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质量技术监管工作探讨

发布时间:2014-07-11 14:44

[摘 要]本文通过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质量技术监管工作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发表一些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质量产品;技术监管
    
  1 我国在质量技术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在质量技术监管方面还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象,在质量技术监管的工作过程中,农业、卫生、质检与工商这几个部门实施分段管理,各部门各抓一个环节。表面上看各部门分工明确,实质则是职责不清。因为很难把两个环节彻底割裂,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又很难实现无缝衔接,所以这种多头管理格局极易留下质量技术监管的灰色地带、盲区,这不利于质监的连贯性与整体性。
  (2)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多层次质量技术监管的体系,我国质量技术监管体系的层次相对单一,主要以政府为主,但政府各部门还没能有效形成工作合力,而且力量有限,需要给市场中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企业严把质量关,所以在客观上还需社会监管作为补充。但是民间质检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还不发达,无法完全填补政府监管所留下的空白。另外,尽管媒体监督舆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而且媒体声音在向政府质检部门传递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存在时滞。
  (3)目前,我国质量技术监管的手段总是滞后于市场的动态。从三鹿奶粉事件中就能看出质量技术监管所存在的巨大漏洞。由于蛋白质检测所采用的方法极易被人利用,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从而使蛋白质检测的结果得以提高。这一质检手段虽然在国际通行,但是媒体此前就已经报道过在宠物食品中放入三聚氰胺的事件,在原奶中增添蛋白精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由此可见,三聚氰胺对于食品质量安全所产生的影响早已初见端倪,但是质检部门却没有及时关注市场动态,更难以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2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质量技术监管的重要意义
  
  (1)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质量技术监管可以使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同时还能使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扶优治劣与规范市场作为质量技术监管的一项基本功能,它能够使市场良性运行,是维护市场主体(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手段。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经常降低产品质量,只注重短期收益,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同时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生产者与消费者一直处于产品信息不对称的特殊地位,所以必须加强我国的质量技术监管,加大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强制规范与甄别力度,从而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质量技术监管能够使市场质量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并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得到促进。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由于各大企业对政府指令性的计划负责,因此存在着严重的轻质量、重产量的倾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又在一段时期内过分注重外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得一些产品的质量严重下降,大量粗制滥造以及低水平生产的产品开始出现,精品与名品则是少之又少,产品质量意识有待培育与加强。所以,应加大质量、技术监管的力度,质量技术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采用科学的计量手段与技术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并以此来引导消费者,从而为企业树立起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的核心理念,使企业逐步走向内涵集约型的增长道路,从促进微观主体转变入手,以此带动宏观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
  (3)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以此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这是竞争的核心。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与资源优势,一举成为世界工厂,但是随着工资水平与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产品价格优势已经受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所以走以产品质量决定胜负的道路已然成为我国产品出口转型的正确选择。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层出不穷,西方发达国家现已开始把质量标准提高,以此抑制我国产品的出口。
  
  3 加强我国质量技术监管的有效策略
  
  (1)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尽快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管体系,并理顺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将分段管理改为质检部门的全程监管,由卫生、工商等其他部门在其自身职责范围内提供一定的协助配合,这样有利于落实监管责任。建议政府与相关部门鼓励行业自律,并开展政府和行业协会间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管的合作。
  (2)目前,根据市场形势与走向,我们应把重点产品作为切入点,加大源头管理的力度。在质量技术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突出重点,然后从特种设备与食品等最近几年频频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和直接危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入手,从源头上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技术市场的准入门槛,确保企业具备相应的质量技术检测资质;把监管重心投放于生产领域,同时加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常规检测,而且随机检测的频率也要适当地增加;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企业加大惩罚力度,通过提高其违法违规的经营成本来规范行业行为。

笔耕文化传播

本文编号:3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