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16:23
  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最宝贵的因素之一,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展和履职的过程当中,最不能忽视的是人才所起的作用。青年作为人力资源中最有生命力、最活跃的资源之一,是推动央行的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的生命力和主力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民银行对青年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是关系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虽然该行各级领导都已逐渐注意到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但由于当前存在考核方法不够科学灵活、考核机制亟待完善、青年人才使用不足、选拔任用机制不够科学、对青年人才培训开发不全面等问题,使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尚且没有形成健康、有效的机制。本文对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引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阐述了青年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青年人才及青年人才培养的含义、胜任力模型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培训迁移理论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接着,本文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培养现状,包括青年人才的考核、使用、选拔以及培训开发等情况。对该行青年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方法等进行重新定位,为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找出各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从提高支行领导的重视到做好新引进青年的使用、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青年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提升青年人才的培训与开发等多方面来进行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管理,为以后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最后,在人才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开创一种适合该行青年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的良好运行,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61;F832.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青年人才
        2.1.2 青年人才培养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胜任力模型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培训迁移理论
        2.2.4 社会认知理论
3 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3.1 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培养的举措及成效
        3.1.1 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概况
        3.1.2 青年人才培养的举措
        3.1.3 青年人才培养的成效
    3.2 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成长的需求分析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2 调查问卷的分析
    3.3 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青年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
        3.3.2 缺乏合理的青年人才考核体系
        3.3.3 青年人才培训开发不全面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特点的影响
        3.4.2 对青年人才培养缺乏深入研究
        3.4.3 对青年人才的培训投入不足
4 国内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银行青年人才培养的经验
        4.1.1 英国渣打银行:完善的青年人才培训体系
        4.1.2 美国花旗银行:人才至上的组织文化
    4.2 国内银行青年人才培养的经验
        4.2.1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青年人才分类管理
        4.2.2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重视职业发展规划
    4.3 国内外其他银行青年人才培养的经验启示
        4.3.1 培训学习与业务目标相结合
        4.3.2 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4.3.3 完善职业发展规划
5 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5.1 完善青年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5.1.1 充分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5.1.2 设计合理的青年人才成长通道
        5.1.3 建立分流化的职业发展模式
    5.2 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
        5.2.1 考核指标科学化
        5.2.2 完善青年人才考核方法
        5.2.3 发挥考核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5.2.4 推进竞争性薪酬体系建设
    5.3 建立并完善青年人才培训体系
        5.3.1 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5.3.2 注重培训结果的评估和使用
        5.3.3 引导青年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人民银行D中心支行青年人才需求调查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健群;;浅析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22期

2 周震;;地方高校“2+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20期

3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城建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4期

4 张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成功之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高俊芳;;对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6 江光杰;;关于地质找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J];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2009年Z1期

7 张志军;曹露春;;土木工程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09期

8 王群瑛;;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19期

9 瞿振元;;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下功夫[J];成才之路;2018年35期

10 彭婷;;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18年3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华;南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吴昊;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丁惠炯;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实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叶俊飞;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豫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2 张梦梦;质量导向的高校“双辅导员制”研究与探索[D];广西大学;2019年

3 余涛;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李梦杨;Y卷烟制造企业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5 刘畅;包头一中女排人才培养模式实地调研报告[D];延边大学;2019年

6 张樱凡;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D];云南大学;2018年

7 何彩霞;山东省M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年

8 李杰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年

9 郭云瑶;基于“工作室”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10 叶芮杏;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0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610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c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