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硕士论文-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pdf65页)

发布时间:2016-08-29 14:07

  本文关键词: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硕士论文-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pdf65页)

硕士论文-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硕士论文-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pdf65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结语为了适应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入WTO背景下公共管理发展的需要,我国不断加强对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特别是面临着国外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双重压力,我国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政府文化建构,加大对公务员激励机制改革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因此,在政府文化建构中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背景下,加强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十分重要。本文在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中对外国的公务中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其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公务员激励机制实际,指出不足,并借鉴外国的先进激励思想与办法,进行改进,形成新的激励机制模式。结合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并在政府文化重组的背景下分析外国的公务员激励机制,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新的研究课题。囿于资料与本人学识水平的限制,很多地方分析与对比不深刻、不全面。同时,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思想,在比较外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基础上,对我国公务中激励机制进行设计与重组,这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的不足之处,有待日后在研究中不断完善。...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动机制,如利益驱动机制、道德修养机制。o还有学者提出政府是由具有共同利益的公务员组成的特殊利益团体。由于集团收益具有公共性,促使集团中的每个成员都想“搭便车”,坐享其成。因此,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是解决搭便车现象,提高公务员绩效的重要手段。o探索公务员激励的相关因素。张成福把公务员激励因素归纳为:如何促使人事制度的公正化;如何帮助员工发展:如何使工作本身更有意义和挑战性;如何使多种类型的奖酬更有效地激励员工,并保障员工的福利;如何建立和促进更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群体关系;如何促进组织成员的参与、民主,并实现权利的均等化;建立和保障安全与健康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如何才能使理想的已经确认的组织目标和变革得以实现。公务员激励机制系统研究。由余兴安等一批学者撰写了《激励的理论与制度创新: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一书是当前较为系统地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著作。全书系统地提出了完善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对激励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对中国公务员激励问题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对改革与完善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了分项论述。。国内学者的上述研究表明:公务员激励问题正在日益成为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公务员激励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基础文献。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时,人们尚未把国外公...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提升的机会。这种晋升方式有利于那些学历低,工作年限短,但能力强、实绩大、贡献大的公务员脱颖而出。上述四种晋升方式各有特点,但是综合比较各种晋升方式的利弊,按工作成绩晋升的功绩制优点较多。4.2.3晋升程序任何晋升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但晋升的审批程序因晋升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其中,,年资晋升最简单的一种晋升方式,公务员到了一定工龄,就会动升级。考试晋升、功绩晋升等方式的晋升比较复杂,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提名、评选、批准。1、提名。提名可分单位提名和自己申请两种形式。西方各国政府内部通常都设有专门负责晋升的机构——“晋升委员会?。这些机构每年公布出本机构或其他机构的缺职,之后,根据单位提名和个人报名情况确定候选名单。英国在公务员晋升职位缺额时,按照规定各机关应当对内外发放通知,但通知的目的不是鼓励报名竞争,而是掌握合适补充人选。法国的提名程序也比较复杂。由行政部门负责人决定体质的名额,并根据公务员近3年的鉴定,从中挑选出比提职名额多一倍的公务员名单。然后,对等行政委员会组成的晋升委员会按名单逐个审议。根据公务员鉴定,并参考其业务水平和资历提出意见。行政部门负责人在征得对等行政委员会同意后,正式确定提职名单,并在当年12月15日公布。o2、评议。被列入晋升名单的人选就可以进入评议程序。评议程序是一个具有竞争性质的筛选过...

上一篇: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公务员激励机制设计 下一篇:基于任期制的长期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机制专辑

激励机制热门


  本文关键词: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04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