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再造工程成本控制对策

发布时间:2014-07-29 09:19

  1.再制造性成本控制
  区别于一般产品,再制造产品特别需要进行再制造性成本(成本)分析。再制造性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及时间内使用的产品退役后,综合考虑技术、环境等因素后,在达到规定性能时,通过再制造获取原产品价值的能力,记作R(a)。对此定义的理解,主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点:
  (l)再制造性是通过设计过程赋予产品的一种固有的属性。对再制造性的量度是随机变量,只具有统计上的意义,因此要用概率来表示。由概率的性质可知,R(a)=0表示不能获取产品的价值,R(a)=1表示可获得产品所有价值,所以0  (2)规定条件、时间及性能。规定的条件包括运输条件、产品使用工况、再制造技术及工艺、人员情况等;规定的时间指废旧产品进行再制造的时间;规定的性能指对再制造产品的性能要求,可以是恢复到原产品所具有的性能,可以是产品进行降级改造时所要求具有的性能,也可以是产品升级时所提出的更高性能要求。
  (3)再制造性的相对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使用条件、再制造条件、工作方式、使用时间等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再制造性是不同的,离开具体条件谈论再制造性是没有意义的。产品的再制造性包括固有再制造性和应用再制造性,前者指产品设计中所赋予产品的静态再制造性,后者指废旧产品再制造前实际具有的再制造性。
  由于再制造性主要反映在再制造成本上,而再制造成本又是依据外界条件而变化的随机变量,因而再制造的定量描述是以再制造获利的比率为基础的。再制造性是产品用可回收的价值量来表示的定量指标,用来描述再制造性的量值称为再制造性参数,下面给出相关再制造性函数。再制造产品相关参数见下表:
  由于再制造性主要反映在再制造成本上,而再制造成本又是依据外界条件而变化的随机变量,因而再制造的定量描述是以再制造获利的比率为基础的,相关计算模型如下:
  ①再制造度(Remanufacturing rate)。记作R(a)。指在规定的条件及时间内使用的产品退役后,综合考虑技术、环境等因素,通过再制造所能获得纯利润与生成的再制造产品的价值的比率。再制造度是再制造性的定量定义
   (1)
  由上式可知,如果再制造度是负值,则表示投入资金要大于再制造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价值,显然不能进行再制造。如果再制造投资Cc大于再制造产品本身的价值Cr,但再制造的环境效益Ce价值较大时,也可以通过政府的资助而进行再制造,这时主要是获得再制造产生的较大环保价值,政府是投资的主体,促进企业在获得一定利润的情况下,进行该类产品的再制造。但对企业来说,在未能获得政府资助的情况下,主要的收益来自于再制造产品本身的价值Cr。因此,在企业进行再制造性评定时,可以直接用Cr-Cc作为其主要利润来源。并将其作为再制造的依据。
  再制造度是一种比率,而产品由于失效形式不同,其比率也会不同,因而具有统计意义。再制造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时间越长,故障越多,其再制造投入也会越大。
  ②企业再制造度(Company’s Remanufacturing rate)。记作R(c)。指企业在未能获得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只考虑产品本身的价值,而不考虑由环保效益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情况下计算的再制造度,即不考虑Ce的大小。表述为
   (2)
  ③平均再制造度(Average Remanufacturing rate) R(an)指单位产品的平均再制造比率。假设产品主要有三种失效模式,分别为A、B、C,其在产品末端对应的失效概率为x%、y%、z%,三种模式的再制造度分别是R(na)、R(nb)、R(nc),则其平均再制造度为
  (3)
  ④再制造率R(f)一定数量的产品中能够通过再制造达到或超过一定的再制造度的比率。设有N个产品,其中能够达到或超过再制造度的产品为m个,则其再制造率为:
  (4)
  如果零件的检测费Ci,大于该零件纯利润与再制造率的乘积,则表明该零件不可再制造,可以在产品拆解过程中直接丢弃,不应进入清洗及检测过程。按经济界限模型表述为:
   (5)
  2.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
  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就是企业在产品的再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项要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生产过程中各项资源的消耗和成本开支限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第一,如何控制企业材料采购的成本。一般来讲,物料的成本占制造业总成本的65%左右,控制和削减材料采购成本是企业生产阶段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采用有效的采购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采购成本。
  第二,生产阶段物料的浪费。目前中国的许多制造业企业还没有重视到精益生产,对于物料的浪费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更多的还是依托于生产人员,而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和准则。浪费的物料越多,也就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减少。丰田企业推行的精益原则,很好的控制了企业生产阶段的无聊浪费。
  第三,生产阶段仓储成本控制。制造业内部的在制品、半成品以及原辅材料不加以严格控制,将会造成物料成本内部失控,造成大量物料库存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在运营当中如负重担,生产整天在忙碌,但企业利润难以体现,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四,生产阶段人力成本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时,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就相应的在升高了。如何合理分配人员,如何提升人的效率,如何提高单位人均产值,如何以效率为导向,推动效率改进,对于降低劳动力成本至关重要,因为这在另一方面也是在提升企业的利润。
  第五,生产阶段设备成本控制。生产设备的好与坏,企业必须根据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企业内生产设备,时刻走在同行业企业的前面,以保证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六,生产阶段严格工序标准。科学的生产工序标准可以很好的节省生产时间和减少残,次品的出现的概率,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生产成本的控制:
  (1)制定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企业可使用计划指标分解法、预算法、定额法等来制定成本标准。在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运用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的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企业还应该搞多种方案择优选用。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设计、采购、仓储、生产、财务等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
  (2)监督成本的形成。成本标准制定后,企业应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组织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的提高可有效地降低成本。如中联重科引入和建立了“6S”现场管理体系,潍柴动力集团引入和建立了“5S”现场管理体系,目标就是加强现场管理节省成本。车间里所有零件放在哪个位置,放多高,放在箱子的哪个格子,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条规定都是经过多次的系统研究和推算才得到印证的,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和成本,也能有效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近似严苛的规定创造的是逆势上升的成绩。在经济运行的寒冬中,中联重科、潍柴动力都涌起一股逆势发展的暖流,中联重科2009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17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38.65%,实现净利润3亿元。2009年2月,潍柴的发动机订单达到2万台以上,3月达4万台,在各项经济指标都保持增长势头的同时,2009年3月的产销量超过了2008年3月的历史最好水平。
  (3)生产阶段成本控制。在生产经营阶段,设备,技术,材料,人力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生产阶段的成本,如果设备,技术,材料,人力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整合之后,那么企业的成本就会降低到最低点,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赢利点。以中联重科为例,公司为降低集团的生产成本,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①对于2008年收购的意大利CIFA公司,实施中国的国产化生产,以降低成产成本。目前CIFA产品的部分零部件都在中国进行小批量试剂生产,并商讨在2009年下半年实现非关键,劳动密集型部件在中国批量生产的可能性。
    ②原材料成本的控制。部分企业认为,从原材料的成本控制上来看,原材料的价格是越低越好,其实这样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中联重科在原材料的采购方面,就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他们会根据原材料的检测结果进行匹配,然后比较各种材料相互匹配后的各种结果,再选择配合较好且价格合理的原材料,并依据这一结果去指导生产。依据此结果指导生产,才能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来。也就是说,原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是:所选择的几种材料必须要形成最佳的级配效果,在保证所形成材料的最佳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的用量。
    ③设备运行和保养。设备的运行和保养成本主要体现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成本上,具体体现就是维护、保养、维修费用及设备使用寿命、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消耗费用等方面。中联重科在这一方面就走在了很多同行的前面,对液压系统的维护,保证不会产生跑、冒、滴、漏等问题,节省了能源消耗费用,又最大化的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因而也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保证合理的开关电器,节省能源。做到合理用电,能不长开的电器不长开,可以规律化运行的电器必须规律化运行。
    ④推行生产结构调整,加快生产技术创新。生产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引进和自研新的生产工艺技术来实现的。工艺技术运行成本即是在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为保证生产工艺制度、产品质量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原材料的制备、计量,以及工艺输送费用;产品的质量检测、控制费用,工艺养护费用等各种直接间接的复杂费用之和。确切的说,工艺技术运行成本的控制,是整个生产综合成本控制的根本!而目前机械类生产企业大多处于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生产现场根本就没有工艺技术管理这一概念!或是工艺技术管理虚设,管理不到位的状态,因而根本无法保证生产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无法再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中联重科在生产工艺方面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改善企业的生产工序,提升生产的效率;鼓励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不断创新工艺,创新过程,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企业生产创新环境。
      

 



本文编号:6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6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