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阐述我国会计诚信面对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4-07-29 08:25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健全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做出的记录结果是一致的,但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被赋予了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方法的多样性和人为主观的不确定性在客观上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的不一致,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主观地人为地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准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反馈系统的工作质量好坏与有效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会计界多年的问题,它分为客观失误和故意造假这两种行为。客观失误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传统的统计核算的错误所造成的结果。而故意造假指的是一些与会计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人出于不可告人的动机掩饰真实的会计信息,拿虚假的会计信息当作保护伞,通过作假账,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不被监督机关发现。由此助长了各种经济违法犯罪的现象的发生,造成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经济信息的直接记录者、提供者,他们工作能力强弱、工作态度好坏、工作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其中,培养会计诚信是关键重要的一环。目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有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工作中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知情不报,为违法经济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会计作假;甚至受一己私利的驱使,丧失了会计人员基本的法制观念,不惜以身试法;业务水平不高,没有上进心,缺乏学习专研的精神,毫无职业道德可言。
  (三)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完备
  会计法规中虽然体现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容,也同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但现实中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行性不强,对于违法行为往往避重就轻,相互隐瞒包庇,或以罚代法,并不真正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致会计信息失真恶性循环。再加上监督制度的混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各不统一,各行其是,不能有效地形成合力,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作用,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一定程度助长了作假的气焰。
  (四)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
  会计法规要求会计人员依法办理会计事项,但一些领导在利益驱使下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如夸大业绩、潜亏挂账,私费公报、偷漏税收、行贿受贿等,如果会计人员拒绝办理,坚持原则,则会受到他们的百般阻挠、打击报复,而报复的理由又是如此隐蔽且堂而皇之。在现实中,会计监督的力度不强,会计监督权难以行使,会计人员往往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工具,或者在威逼利诱下被犯罪分子拉下水,成为其中的一员,使得会计信息根本就不是客观事实。究其原因,笔耕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环境不和谐有关。单位自身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监察机制,内部控制失灵,单位大搞一言堂,领导权力极度膨胀;从社会角度而言,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机制在很多地方不到位,造成外部监控乏力,致使造假泛滥。可见,构建和谐的内外部会计环境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商品社会后逐渐形成发生的产物,是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针对会计中的具体问题真实反映,不弄虚作假。它包括四层含义:会计人员要谨记诚信,诚诚恳恳,踏踏实实;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违反原则;数据要精准,计算要正确;严密保守商业机密。
  会计诚信建设不仅仅关系到本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全社会风气是否良好的问题。会计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诚信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它是一项与各方面都紧密联系的系统的工程。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面对社会的一种基本底线,即真实细致、中立不偏袒地把各种经济活动记录下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的获得者所用。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之本。   

 



本文编号:6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6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