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纂“知识产权通则”入典的合理性——以知识产权与民事权利的事实依据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4-03-16 00:51
  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分析可发现,生活生产与精神生产分别决定了民事权利与知识产权的事实依据。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生活生产社会关系,其本质是不同主体间的生活生产社会关系矛盾,而精神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主体间的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矛盾,则是知识产权法的本质与调整对象。因二者调整对象均属于社会全面生产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故其必然存在着"公因式",使知识产权法可以以"通则"的形式纳入民法典,但生活生产与精神生产内容的不同,决定了相关权利基础的事实依据存在客观差异,必然难以完全融入同一规范依据之中。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与探索路径
二、民事权利的事实依据
三、知识产权的事实依据
四、两种权利的客观联系
五、制度建构理念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交换市场的差异
    (二)差异导致的不同建构理念



本文编号:3928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928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