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08 02: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化法制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自2011年6月颁布以来,我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工作开展迅速。少数民族非遗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少数民族非遗是促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应有之义。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藏族、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通过勤劳和智慧,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非遗。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加速发展,许多民族地区为推动经济发展往往过于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文化建设,进而忽视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同时随着现代媒介传播方式的日益发达,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少数民族非遗面临消失的危险。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有待进一步增强,亟待加强法律保护。本文通过对加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法律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北川羌族非遗进行现状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法律保护的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建议。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加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2.1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状况
        2.1.1 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1.2 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1.3 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2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2.2.1 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2.2.2 极具审美艺术价值
        2.2.3 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2.2.4 极具科学研究价值
    2.3 保护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
3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
    3.1 国内非遗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3.2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保护
    3.3 习惯法融入司法实践
    3.4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个案分析—基于北川羌族非遗保护现状实证调研
4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存在的现实困境
    4.1 民事法律保护欠缺,权利主体难以确定
    4.2 四川民族自治立法滞后
    4.3 非遗法律保护机制不完善
    4.4 传承性保护缺乏法律保障
    4.5 非遗开发缺乏系统规划与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5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路径探索
    5.1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法律保护的原则
        5.1.1 坚持抢救第一的原则
        5.1.2 坚持分层次保护的原则
        5.1.3 坚持长效保护的原则
    5.2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非遗分类保护
        5.2.1 少数民族地区非遗分类保护
        5.2.2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保护
        5.2.3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
    5.3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法律保护体系
        5.3.1 加快修订民族自治地方的非遗保护条例
        5.3.2 加强地方专项立法
        5.3.3 公法保护模式与私法保护模式相结合
    5.4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完善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机制
        5.4.1 保护濒危传承人,传承方式应多样化
        5.4.2 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5.4.3 传承人动态管理
    5.5 健全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法律保护机制
        5.5.1 加强执法工作队伍建设
        5.5.2 健全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制度
        5.5.3 完善非遗开发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67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967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