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化机理、创新模式及其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以“地票”交易模式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29 04: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快速的城市扩张,使得我国地方政府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大,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供给不足的情况。一些指标缺口较大的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地突破建设用地指标限制,占用农用地用于城市发展,导致城市周边大量耕地快速流失。与此同时,我国城乡人口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存在巨大的整理和再开发利用潜力。为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双重目标。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正式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并以试点先行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随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大部分试点区域以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在国家制定的增减挂钩基本实施框架内进行模式探索,先后出现了多种特点鲜明的增减挂的模式,如天津的"宅基地换房"模式、江苏的"万顷良田建设"模式、山东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等。但随着增减挂钩政策的不断深化,增减挂...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分析框架
        1.3.3 数据来源
    1.4 论文结构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2.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形成的外部环境及形成机制研究
        2.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作模式研究
        2.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2.2.1 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形成的外部环境及形成机制研究
        2.2.2 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运作模式研究
        2.2.3 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2.3 研究进展评述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3.1.2 制度与制度变迁
        3.1.3 效率
        3.1.4 满意度
    3.2 理论基础
        3.2.1 地租理论
        3.2.2 土地区位理论
        3.2.3 制度变迁理论
        3.2.4 顾客满意度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化机理分析
    4.1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进历程
    4.2 理论分析框架——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4.3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化机理分析
        4.3.1 增减挂钩政策出现前的土地利用制度:城镇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制度
        4.3.2 增减挂钩政策演化的第一阶段:外部利润的出现
        4.3.3 增减挂钩政策演化的第二阶段:地方政府突破现有制度框架
        4.3.4 增减挂钩政策演化的第三阶段: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均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创新模式:"地票"交易
    5.1 "地票"交易模式的出现背景
    5.2 "地票"交易模式的运作形式
        5.2.1 "地票"交易的内涵及模式运作流程
        5.2.2 典型案例分析——新华乡(大田等四村)"地票"交易项目
        5.2.3 "地票"交易模式的主要特征
    5.3 "地票"交易模式的创新性实施特征:基于与指标周转模式的比较
        5.3.1 我国增减挂钩政策的基本实施框架
        5.3.2 指标周转模式的操作形式
        5.3.3 指标周转模式的主要特征
        5.3.4 "地票"交易模式的创新性实施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视角下"地票"交易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6.1 我国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
        6.1.1 计划内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方式
        6.1.2 计划外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方式
        6.1.3 两种配置方式的比较
    6.2 我国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效率:理论分析
        6.2.1 城镇新增建设用地的最优配置
        6.2.2 计划内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率分析
        6.2.3 计划外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率分析
    6.3 "地票"交易模式下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
        6.3.1 模型识别与估计方法
        6.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6.3.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失地农民满意度视角下"地票"交易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7.1 农民满意度理论模型构建
        7.1.1 相关变量选取
        7.1.2 "挂钩"满意度模型的理论解释
        7.1.3 研究假说
    7.2 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实证检验
        7.2.1 研究方法选择
        7.2.2 基本模型识别
        7.2.3 研究区域选择与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7.2.4 数据处理与检验
        7.2.5 模型估计结果与路径系数分析
    7.3 满意度指数计算
        7.3.1 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7.3.2 潜变量指数的计算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773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773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