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土地制度影响下的关中乡村住宅空间形态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07:10
  土地制度是乡村最根本的制度,它影响着乡村定位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土地配置、人地关系等多方面,并最终影响着物化的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但在当下,土地制度的缺位导致乡村土地利用矛盾百出,村落空间形态混乱。“空心村”、“村外村”、宅基地违法占地与隐性交易现象的普遍。利益集团“圈地”运动,盲目拆村并点层出不穷。事实上,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乡村聚落的格局还要经历一个大规模重组过程。因此,研究土地制度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机制和变迁机制对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尤为重要,对实现乡村聚落土地的有效配置和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优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关中乡村住宅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筑学结合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截取民国至当下(1912—2016)的百年时限作为时间跨度,梳理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迁脉络,包括民国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以及近30年的土地制度。选取关中中部村落薛录村作为重点田野考察对象,真实记录当前土地制度影响下的住宅空间形态现状并还原5个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影响下的空间形态。以关中东部北党村为普通考察对象和西部六营村为一般考察对象,通过三个村落住宅的空间形态变迁综合分析,归纳和总...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相关领域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
        1.2.2 社会领域关于乡村住宅的研究
        1.2.3 建筑学关于乡村住宅的研究
        1.2.4 关于关中乡村住宅空间形态的研究
    1.3 相关概念解释
        1.3.1 关中
        1.3.2 土地及土地制度
        1.3.3 乡村聚落与村、乡、镇
        1.3.4 空间形态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
        1.4.1 研究区域、时域及研究对象的选择
        1.4.2 研究视角
        1.4.3 主要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2 土地制度百年变迁
    2.1 民国时期(1912—1949)
        2.1.1 国民党的土地制度
        2.1.2 共产党的土地制度
    2.2 农业合作化时期(1950—1958)
        2.2.1“耕者有其田”制度
        2.2.2 农业合作化初期的土地制度
        2.2.3 农业合作化中期的土地制度
        2.2.4 农业合作化后期的土地制度
    2.3 人民公社时期(1959—1983)
        2.3.1 人民公社初期的土地制度
        2.3.2 大公社体制调整时期的土地制度
        2.3.3 公社后期的土地制度
    2.4 改革开放时期(1984—2015)
        2.4.1 第一阶段(1983—1993年)的农地制度
        2.4.2 第二阶段(1993—2001年)的农地制度
        2.4.3 第三阶段(2002至今)的农地制度
    2.5 本章小结
3 现行土地制度下的薛录村住宅空间形态现状(2015年)
    3.1 村落区位
    3.2 村落居住规模
    3.3 住宅街区空间形态
        3.3.1 街区肌理
        3.3.2 街区界面
    3.4 住宅内部空间形态
        3.4.1 LJX家庭
        3.4.2 LTM家庭
        3.4.3 LXR家庭
    3.5 本章小结
4 薛录村住宅空间形态历史变迁
    4.1 历史阶段时间选取说明
    4.2 民国时期(1935年)空间形态
        4.2.1 土地制度背景
        4.2.2 村落居住规模
        4.2.3 住宅街区空间形态
        4.2.4 住宅内部空间形态
    4.3 农业合作化时期(1954年)空间形态
        4.3.1 土地制度背景
        4.3.2 村落居住规模
        4.3.3 住宅街区空间形态
        4.3.4 住宅内部空间形态
    4.4 人民公社时期(1971年)空间形态
        4.4.1 土地制度背景
        4.4.2 村落居住规模
        4.4.3 住宅街区空间形态
        4.4.4 住宅内部空间形态
    4.5 改革开放初期空间形态
        4.5.1 第一阶段(1985年)空间形态
        4.5.2 第二阶段(1998年)空间形态
    4.6 本章小结
5 土地制度影响下的关中乡村住宅空间形态变迁综合研究
    5.1 薛录村空间形态变迁综合研究
        5.1.1 村落居住整体规模变迁研究
        5.1.2 住宅街区空间形态变迁研究
        5.1.3 住宅内部空间形态变迁研究
    5.2 北党村空间形态变迁综合研究
        5.2.1 区位及概况
        5.2.2 住宅内部空间形态变迁研究
    5.3 六营村空间形态变迁综合研究
        5.3.1 区位及概况
        5.3.2 宅内部空间形态变迁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影响与变迁机制研究
    6.1 影响机制
        6.1.1 国家控制力
        6.1.2 乡村人口发展与住房建设
        6.1.3 宅基地、住宅观念的转变
    6.2 住宅街区空间形态变迁机制
    6.3 住宅内部空间形态变迁机制
        6.3.1 建筑
        6.3.2 院落与过渡空间
        6.3.3 空间结构
    6.4 本章小结
7 土地制度与乡村住宅空间形态建设优化
    7.1 传统乡村空间形态价值反思
        7.1.1 邻里交往
        7.1.2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7.2 国内外土地制度与乡村住宅空间形态建设经验
        7.2.1 日韩乡村住宅建设
        7.2.2 国内宅基地流转模式试点
        7.2.3 乡贤返乡居住改造:LJX大哥家宅改造
    7.3 土地制度与乡村住宅空间建设启示
        7.3.1 宅基地制度的优化
        7.3.3 住宅空间形态优化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土地制度机制
        8.1.2 土地制度对关中乡村住宅空间形态的影响机制
        8.1.4 土地制度影响下的关中乡村住宅空间形态变迁机制
        8.1.5 土地制度与住宅空间形态的优化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地票制度对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的启示[J]. 钟菲,孙芬,章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12)
[2]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特殊性与出路[J]. 刘守英.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3)
[3]东亚韩国、日本“新村”建设的特色与启示[J]. 李晴.  上海城市规划. 2012(01)
[4]天津“宅基地换房”与重庆“双交换”模式比较与借鉴[J]. 崔丽娟.  天津经济. 2010(03)
[5]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J]. 吴群.  求是学刊. 2002(04)
[6]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J]. 张红宇.  管理世界. 2002(05)
[7]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与肥料使用——广东省实证研究[J]. 何凌云,黄季焜.  中国农村观察. 2001(05)

博士论文
[1]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化研究[D]. 张振勇.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研究[D]. 崔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3]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 张祖群.陕西师范大学 2009
[4]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研究[D]. 何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32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632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