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异化与矫正

发布时间:2023-12-29 19:15
  监视居住制度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不仅与取保候审单列,而且还区分了住所监视居住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被定位为逮捕的替代性措施。通过法律的修订可以发现,监视居住的在新《刑事诉讼法》中被赋予了提升监视居住适用率、降低我国的未决羁押率以及抑制监视居住羁押化的新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对600余万份刑事裁判文书的挖掘显示,监视居住制度在功能的发挥上并未到达法律预期的效果,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异化。一方面,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并没有大幅度提高监视居住的适用率,受此影响,监视居住在降低我国未决羁押率的功能上也显得颇为乏力。另一方面,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异化的倾向,其中不仅异化为羁押的前置性程序,而且自身也异化为一种“准羁押”措施。这一现象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下分析发现,监视居住制度在实践的运行中,除了过于强调对单一的规制性基础要素的依赖之外,在规范性基础要素、文化-认知性基础要素上也存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与偏离。因此,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要在理顺规制要素内的立法逻辑的基础上,强化规范性基础要素与文化-认知基础要素的作用,使三大基础要素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合力,进而矫正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监视居住制度的文本及其功能
    第一节 监视居住制度的文本
        一、监视居住制度的现行法律文本
        二、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修订
    第二节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
        一、监视居住制度的共性功能
        二、监视居住制度的拓展性功能
第二章 监视居住制度的大数据实证考察
    第一节 实施效果的提取指标
        一、监视居住适用率
        二、监视居住转拘率
        三、监视居住转捕率
        四、监视居住期限
    第二节 实施效果的大数据挖掘方案
        一、数据来源
        二、锚词确定
        三、提取规则
    第三节 实施效果的数据展示
        一、监视居住的适用率
        二、监视居住的转拘率
        三、监视居住的转捕率
        四、监视居住的期限
第三章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评析
    第一节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乏力
        一、监视居住功能乏力的解读
        二、监视居住功能乏力的推理
    第二节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偏离
        一、监视居住异化为羁押的前置性程序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异化为“准羁押”措施
        三、监视居住功能偏离的推理
第四章 监视居住功能异化的制度性成因
    第一节 监视居住异化的成因要素
        一、制度的三大基础要素
        二、监视居住制度的基础性要素
    第二节 监视居住功能异化成因的要素分析
        一、规制性要素下的监视居住分析
        二、规范要素下的监视居住分析
        三、文化-认知性要素下的监视居住分析
        四、要素之间的错误组合加剧了功能异化的倾向
第五章 监视居住制度功能的矫正
    第一节 理顺规制要素内的立法逻辑
        一、坚守被监视居住人“相对自由的”修法路径
        二、厘清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定位
    第二节 重塑规范要素内的价值观念
    第三节 强化文化-认知要素下的理性诉讼环境建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76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876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