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物权变动与民法典编撰体系民族性的整合逻辑

发布时间:2020-04-07 04:36
【摘要】:对德、法、日、泰四国进行个案比较研究得出,一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现状深刻影响其市民社会中财产变动习惯的形成,而一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则取决于其财产变动习惯,同时受时代背景、民族性格和法学家研究水平等因素影响,使一国物权变动模式呈现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且一国民法典编撰体系优劣取决于一国物权变动模式是否科学、逻辑严密地抽象出其财产变动客观存在。学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物权变动模式的多种理论纷争,应放到中国市民社会财产变动客观存在中去验证,并看能否据其理论设计出符合中国市民社会民族性、逻辑严谨的民法典编撰体系。
【图文】:

模式图,《德国民法典》,物权,形式主义


结果”直观逻辑处理路线,采用了“人、物、物的取得方式”三编式编撰体系。而“债的履行”逻辑处理路线是“法律行为→债的效力→债的履行→物权变动结果”。这一路线统称为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其又分为债权形式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两种物权变动模式。债权形式主义遵循着“法律行为→债的效力→债的履行→物权变动结果”的直线逻辑路线,《瑞士民法典》遵循着这一路线。物权形式主义模式割裂了债的效力与债的履行,进行了复杂设计,《德国民法典》遵循着这一逻辑处理路线,具体图示如下:图1《德国民法典》采用的物权形式主义模式《德国民法典》制定之前已有完善的土地登记制度,市民社会中不动产变动已经有了登记的习惯,加上对罗马法近五个世纪的继承和研究,其民法典采取了以“债的效力”为逻辑点的物权形式主义模式和潘德克顿体系也就不足为怪了。《日本民法典》制定前登记制度和市民社会中的不动产变动习惯类似于法国,但在借鉴多国民法典的过程中,却在物权变动模式上出了问题,,该模式对“意思自治、财产变动关系、财产变动结果”的逻辑处理点模糊不清,从而其民法典逻辑点及民法典逻辑体系的相应问题较多。《泰王国民商法典》制定前全国私占土地不到10%有登记制度,市民社会中仅土地所有权变动有必须登记的习惯,在借鉴法国及德国立法中,采用了两种物权变动模式,相应出现了这两国民法典的两个逻辑点,民法典逻辑体系亦出现了问题,并对市民社会中90%多的私占土地上的农民合法占有权没有明文规定。因此,一个国家民法典编撰体系的民族性设计要从一国市民社会中财产变动习惯与登记制度现状出发,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物权变动模式,并在物权变动模式确定的“意思自治、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我国未来民法典的“本土化”定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2 李永军;肖思婷;;我国《物权法》登记对抗与登记生效模式并存思考[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3 杨代雄;;物权变动规范模式分析框架的重构——兼及我国《物权法》中物权变动规范模式的解读[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4 王轶;关淑芳;;物权变动制度三论[J];法律适用;2008年Z1期

5 田士永;;《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之辨析[J];法学;2008年12期

6 朱庆育;;物权行为的规范结构与我国之所有权变动[J];法学家;2013年06期

7 王利民;王俊峰;;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两难处境及相关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周喜梅;;中泰两国两元物权变动模式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华彬;;德国与瑞士的登记制度研究[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8年00期

10 董学立;;论《物权法》确立的物权变动新模式[J];法学论坛;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青;;简论中华法系的价值——以中日法文化交流为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梅伟;;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直接入市制度[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3 杨彪;;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变迁与展望[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4 张冠男;;大陆法系物权变动方式比较——兼论物权行为理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崔建远;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6 田士永;物权行为到底是什么?——评雅科布斯教授“物权合同存在吗?”一文[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7 沈建峰;;罗马法上的原因理论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启示——无因理论的罗马法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8 许中缘;;论普通法系国家法典的编纂[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9 付荣;;请求权方法的历史源流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10 杜小军;;也析德国榜样与日本明治宪政改革[J];比较法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强;;民法典的命运——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侧面[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马建兵;任尔昕;;构建我国商事主体法律制度的理念:保守与超越[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3 吴训祥;;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公私法的分野——从市民法到民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吕瑞云;公法法人财产所有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王宇飞;论我国农村承包地收回制度的权利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5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孙晓光;罗马法与近代民法的伦理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赵立新;日本违宪审查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9 章恒筑;要件事实原论[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求轶;消灭时效的历史与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明;论船舶所有权变动的条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曹宇;论交强险诉讼中保险人的抗辩[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东旭;历史法学派对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启示[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成镇;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立法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郑立群;判例法与制定法的比较[D];吉林大学;2011年

6 卢冬冬;对物权行为理论之反思与质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钟玉玮;论我国民法规范中的物权行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彭姣;从物权债权的区分看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美治;论私法上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戴国朴;现行法体制下许霆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全;民法精神溯源——兼论民法与市民法的关系[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2 崔建远;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3 董学立;物权公示,公示什么?[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4 吴荣先;;论民族精神[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刘万琳;;美利坚民族精神与美国法律[J];当代经理人;2006年07期

6 黎四奇;;对萨维尼“民族精神”的解读与评价[J];德国研究;2006年02期

7 彭诚信;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娄爱华;;论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转让合同效力问题——兼谈《合同法》第51条与《物权法》第106条之关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李永军;我国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赵万一;论民法的伦理性价值[J];法商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一;李越;冯帆;;浅析我国物权变动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2期

2 赵鸣;论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于宏伟;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与交易安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刘庆;蓝日皎;;物权变动模式理论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谢瑞平;;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晓丹;白洋龙;;从比较法视野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7 王志红;;论我国二元化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刘庆;董小楠;;法价值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影响——安全与效率的博弈[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邓连文;;论物权变动模式[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万忠;;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应然选择[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武钦殿、黄显鸿;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顾龙涛;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N];贵州日报;2007年

3 王轶;从“照着讲”到“接着讲”[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俊峰;物权变动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彦博;我国物权变动模式再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2 郭磊;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周国臣;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严亚群;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黄慧;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陈莉;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耀东;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吴心斌;从价值考量重析物权变动模式[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庆;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二元化立法选择[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周永刚;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7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617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