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浅析经济法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4-07-13 09:23

  一、经济法在我国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法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以经济大发展为目的,无论我国的经济法在过去的数年里有多大的变化,始终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即经济法必须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以实践为基础,必须服从国家当时的经济政策。
  1. 1979年—1985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把国家的工作中心放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此时,我国经济法的立法才刚刚起步。这段时间,有大量外国经济法学说被我国引用,并开始研究价值,原则,调整本文由收集整理对象,主体地位等这些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此外,还出版了一系列经济法著作。
  2. 1985年—1992年
  自从1986《民法通则》正式颁布以后,彻底分清了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混淆,然而,却没有分清楚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探讨经济法的基础理论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另外,如《计量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等这些经济立法开始崭露头角。
  3. 1992年—现在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转向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经济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证券法》等。经济法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中国经济法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进步。
  二、目前我国经济法的功能
  (一)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功能
  从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经济法的最主要功能是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因为,市场经济本身是不能自我调节这种缺陷的,而需要经济法的作用来加以制约。经济法对我国经济的干预不仅体现在预防和弥补市场缺陷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运用国家的强制力,将经济法律法规实施到实处,彻底保障市场竞争的秩序。只有市场竞争井然有序,我们的基础生活才能得到安定。
  (二)信息传递功能
  经济法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制度,它规定了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笔耕文化推荐期刊,这就是经济法的信息传递功能。借助经济法提供的信息,经济主体能够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如果缺乏信息的传递,每个人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无法达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很难达到经济利益的均衡点,要想实现经济市场上总体收益的最大化,就必须通过信息的传递,知己知彼,在博弈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三)扶持市场发展的功能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主体多元化特征,要想使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把握好每一个市场主体,努力扶持市场上的失败者,救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培养大部分市场竞争者的参与意识。
  在我国,经济法振兴和扶持市场主体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是关键,改善经营管理是目的。
  三、完善我国经济法的建议
  (一)制定《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是属于经济法领域的,《社会保障法》的出台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此相适应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它包括宪法所规定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等项目,另外,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社会保障项目之外的社会保障监督制度、社会保障司法制度、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管理制度等。因此,我国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社会建设更加重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二)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
  宏观调控对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本身是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的,要想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发挥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三)提高经济法的实施效率
  经济法的实施,是指经济法主体实现经济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包括经济守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在经济法的实施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非常严重。一部法律有没有用,不仅要看制定的好不好,还要看实施的效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20%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为6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再生资源利用量占总生产量的比重,比起国外先进水平也低出很多。因此,努力提高经济法的实施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切实抓住机遇,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法律法规的实施上,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本文编号:3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3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