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自然资源保护法与循环经济法相关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8 22:10
  本文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为出发点和依据,旨在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性,研究循环经济及相关法律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兼容性、兼容的程度,探讨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新思维、新扩展与新形式。 研究以自然资源和环境概念的法律界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联系、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为切入点,归纳总结了我国和国际关于自然资源保护与立法的状况,指出为保护自然资源,国内外都为此致力于法律上的新突破、新扩展、新融合、新操作;致力于全方位的、整体性的,不但在开发利用的生产过程中,而且在经济社会的运行中,竭力保护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以支持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以及德国、日本和我国的相关立法都在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上有新的探索与新的成果。同时指出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立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认为,需要吸取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的长处,包括高度关注地球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突出强调“为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管理”;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努力维护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等优点。 论文以大量篇幅列举了...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自然资源与环境概念的法律界定
    1.2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联系
    1.3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研究状况
        1.5.2 国外研究状况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自然资源立法概况
    2.1 我国自然资源的立法概况、特点及其自然资源保护上法律的缺失分析
    2.2 有关自然资源的国际法概况及其特点分析
第三章 我国自然资源概况及其面临的严峻问题
    3.1 自然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
        3.1.1 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极低,土地资源超载的局面难以缓解
        3.1.2 可利用草地面积较大,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改善
        3.1.3 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1.4 水资源人均量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将处于紧张状态
        3.1.5 矿产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且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3.1.6 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近海污染严重
        3.1.7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但濒危物种的生境逐渐缩小
    3.2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燃煤形成的大气污染和流经城市附近河流的污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3.3 资源利用效率低,大大加重了资源保护的难度
    3.4 浪费严重、浪费惊人,使资源保护雪上加霜
第四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新思维
    4.1 “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
    4.2 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3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原则
第五章 国内外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新扩展
    5.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与生效
        5.1.1 温室气体效应和全球变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与危害
        5.1.2 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5.1.3 减排 CO2 等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的双重功能。
    5.2 德国循环经济的立法
    5.3 日本循环经济法律模式
    5.4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
第六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新形式
    6.1 生态省的涵义
    6.2 我国生态省建设概况
    6.3 生态省建设是我国制定自然资源保护法和循环经济法,以及自然资源保护法和循环经济法相结合的法律的一种新形式、新创造
第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相关法律的完善、整合与配套
    7.1 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
    7.2 三种法律动态
第八章 创造自然资源保护相关法律实施的条件
    8.1 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分类构型模式
        8.1.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三个转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8.1.2 渭北果业和奶畜业基地“两环一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8.1.3 关中循环经济的多样化模式:“宝鸡创佳创模”、“西安四化”、“杨凌生态农业科技示范”
        8.1.4 陕南循环经济的构型探索
    8.2 用好用活现行有关经济政策,制定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新的经济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04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804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2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