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双重国籍的有限承认

发布时间:2024-02-21 04:57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扩大,民间的交往将更加频繁,沿线各国公民之间的往来将不断增多。随着往来人口国籍背景的多元化,我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将面对双重国籍制度的新趋势。海外华人华侨的归属呼声、人才与资金引进的政策跟进需求、扩大对外司法管辖范围的需要以及笔者在工作中所遇部分实际持有双重国籍人士出入境存在阻力等,均迫切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单一国籍制度予以变革。在应对双重国籍的问题上,中国曾与印尼以及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过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实践经验,域外一些国家的双重国籍立法实践亦为我国修订国籍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应当谨慎对待国籍制度的更变,并寻求多元的双重国籍解决方案。一方面,承认双重国籍符合当前双重国籍人口数量大幅增加的社会现实,有利于技术等资源的引进、对外司法管辖范围的扩大等。但另一方面,基于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双重国籍下社会风险规制机制缺乏...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双重国籍问题概述
        二、国内双重国籍研究述评
        三、国外双重国籍研究述评
第二章 中国双重国籍制度的历史实践
    第一节 国籍制度概述
    第二节 中国国籍制度的变迁
        一、清末的国籍政策
        二、民国时期的国籍政策
        三、新中国时期的国籍政策
    第三节 中国现行国籍制度立法
    第四节 我国在双重国籍政策方面的实践探索
        一、中印协定
        二、中国港澳地区在双重国籍方面的立法现状与实践探索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有限度承认双重国籍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承认双重国籍的必要性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现行单一国籍制度面临挑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双重国籍人口数量剧增
            (二)海外华人华侨的归属需求
            (三)人才引进的政策跟进
            (四)国家间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阻力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资源引进与国家利益的需要
        三、对外司法管辖范围的扩大
        四、文化认同感的增强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有限度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的理由
        一、单一国籍制度的历史选择优势
        二、双重国籍相关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
        三、双重国籍下社会不稳定因素将增加
    第三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应对双重国籍问题的思路
        一、谨慎对待国籍制度修订
        二、实施多元化国籍解决方案
第四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有限承认双重国籍的具体措施及立法设想
    第一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双重国籍态度方面的域外立法经验
        一、域外双重国籍的立法规定
            (一)美国双重国籍的立法规定
            (二)德国双重国籍的立法规定
            (三)印度双重国籍的立法规定
        二、域外双重国籍制度实践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双重国籍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二)德国双重国籍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三)印度双重国籍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有限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及内容
        一、坚持“一人一籍”的基本原则
        二、有限承认双重国籍的具体内涵
            (一)双重国籍对象范围的有限
            (二)双重国籍地区开放上的有限
            (三)拥有双重国籍人士所享有公民权利种类的有限
    第三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有限承认双重国籍的立法设想
        一、修订否认双重国籍的条款
        二、修改国籍“自动丧失”条款
        三、签订双边入籍协议
        四、对双重国籍人员的公民权进行合理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905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905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