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跨国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5 07:20
  跨国资产证券化是近30多年来最有影响的金融创新之一,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对于这个热门的词汇,理论界和实务界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定义。要理解跨国资产证券化,首先应解释资产证券化。在理论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资产证券化以不同的定义,但一个好的定义不仅应当包含资产证券化的必要要素,关键还能使我们将资产证券化与其他融资方式区分开来。笔者将给出学者中较好的定义。 资产证券化由于其自身特性很难在理论上确定一个精确的范围,学术探讨固然可以各抒己见,但立法中必须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其调整对象。笔者列举了美国、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模式——通过在每一部法规中分别对该法所规范的“资产证券化”进行界定来确定该法的调整范围。这样的立法模式克服了概念缺失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我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也确实接受了这种立法模式,在自己的规章里给资产证券化以定义。但综合来看,不同法规中所确定的证券化业务种类还缺乏必要的逻辑统一性。这一现象与我国尚处于证券化试点阶段以及分业监管的格局息息相关。 相对于资产证券化而言,对“跨国”的理解要容易...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思路
    1.4 文献综述
        1.4.1 资产转让的法律性质
        1.4.2 资产转让的认定标准
2.跨国资产证券化概述
    2.1 跨国资产证券化定义的探讨
        2.1.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2.1.2 跨国资产证券化中"跨国"的法律界定
    2.2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
        2.2.1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质之一——民事权利证券化
        2.2.2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质之二——债权转让制度
        2.2.3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质之三——担保制度
    2.3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以资产支持证券化(ASSETS BACKEDSECURITIES,ABS)为例
        2.3.1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步骤
        2.3.2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图
3.跨国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制度内涵和法律性质
    3.1 跨国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制度内涵
    3.2 跨国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法律关系
        3.2.1 资产转让中三方主体的界定
        3.2.2 发起人与SPV的法律关系
        3.2.3 SPV与债务人的法律关系
    3.3 跨国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法律性质——"真实出售"与"让与担保"之争
        3.3.1 真实出售、让与担保的概念
        3.3.2 拟证券化的资产应当真实出售的原因分析
4. 跨国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认定标准——实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博弈
    4.1 资产转让认定标准的两种立法理念
    4.2 实质主义的选择:美国资产转让的认定标准
        4.2.1 会计法上的认定标准
        4.2.2 法律的缺失
        4.2.3 法院难以统一的判决
        4.2.4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原则
        4.2.5 对美国资产转让认定标准的评述
    4.3 资产转让认定标准的国际规则——巴塞尔委员会的文件
        4.3.1 巴塞尔委员会文件的主要内容
        4.3.2 巴塞尔委员会文件的积极意义
    4.4 我国资产转让认定标准的法律问题
        4.4.1 我国资产转让认定标准的法律缺失
        4.4.2 我国资产转让认定标准的制度构建
5.跨国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方式——债权转让
    5.1 债权让与中将来债权可转让性的法律问题
        5.1.1 资产转让中资产的法律属性——将来债权
        5.1.2 将来债权转让在跨国资产证券化中的广泛运用与传统民法的冲突
        5.1.3 各国(地区)立法对将来债权可转让性的承认
        5.1.4 国际公约对将来债权可转让性的承认
        5.1.5 对我国将来债权转让制度的分析和完善建议
    5.2 债权让与中债务人"通知"的法律问题
        5.2.1 "通知"的传统立法与证券化交易的冲突
        5.2.2 解决"通知"问题的新思路——建立公示制度
        5.2.3 国际公约关于债务人"通知"的规定
        5.2.4 对我国现行法律的分析及完善建议
    5.3 债权让与中附属担保权益转移的问题
        5.3.1 附属担保权益的自动转移
        5.3.2 移转后是否应当登记的法理分析
        5.3.3 国际公约关于附属担保权利转移的规定
        5.3.4 对我国现行法律的分析及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867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867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