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法治化制约因素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5 20:06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法治的思考历程,大致介绍了法治产生于西方的背景、发展阶段以及最终形成法治的原则。第二章论述了法治在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内容变迁以及我国法治道路的必然性;第三章具体阐述了影响我国法治的制约因素,剖析了历史文化与传统的社会结构以及当代现存的制约因素,大胆提出权力是制约法治的重要因素以及政治家尤其是国家领导人、人大常委组成人员缺乏法律素质,法治社会关键是法治政府。第四章分析法治在我国的标志,法治的价值趋向以及法治意义之所在。第五章针对全文提出法治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传统文化对法治的影响以及法治的功能价值,认可了中国法治化离不开政府的推进,冷静面对现状,人治与法治的交锋互杂;法与权力的紧张关系。提出法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序过程,法治是中国的终极目标。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法治思考历程
    一、 古希腊的法治观
    二、 罗马人的“依法为据”
    三、 西欧人对法治的探讨
        (一) 英国的法治主义和法律主治论
            1 、 洛克的法治主义
            2 、 戴雪与《英宪精义》
        (二) 法国的法治理论
    四、 美国对法治的理解与设计
        (一) 潘恩的思想
        (二) 杰斐逊的思想
        (三) 汉密尔顿的思想
    五、 法治的内涵与原则
第二章 中国法治发展及现状
    一、 我国古代法律制度
    二、 中国近代“法治”的探索与发展
        (一) 法治思想起源
        (二) 法律思想转型
    三、 新中国对法治的审视与转换
        (一) 法律的全盘否定
        (二) 新中国法治起步
        (三) 法治的大毁灭
        (四) 重构法治之路
            1 、 “法制国家”的提出
            2 、 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
            3 、 跨世纪的宣言--法治国家提出
            4 、 法治是中国的必然
第三章 中国法治化制约因素
    一、 传统的制约因素
        (一) 传统文化的制约
            1 、 重礼轻法,重德轻刑
            2 、 等级特权
            3 、 “人治”高于“法治”
            4 、 厌讼思想
            5 、 “清官”心理障碍
            6 、 “以义为上”的价值观
            7 、 重义轻利.重刑轻民
            8 、 为“情”所困
        (二) 传统经济模式
            1 、 传统农业发达
            2 、 抑制商品经济
        (三) 传统政治
            1 、 封建集权专制
            2 、 权大于法
    二、 现状的制约因素
        (一) 经济因素
            1 、 市场经济尚未充分发展
            2 、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 、 缺乏市场经济的信用观念
            4 、 地域与人口
        (二) 政治体制
            1 、 最高权力机关的权威受到挑战
            2 、 政府权力扩张
        (三) 司法体制
            1 、 宪法未能至上
            2 、 宪政机制未建立
            3 、 缺乏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
        (四) 国人素质
            1 、 政治家的素质
            2 、 法律人的素质
            3 、 党政有关人员法律素质
            4 、 民众素质
        (五) 法律本身存在的因素
            1 、 法律内部冲突
            2 、 法律外部冲突
            3 、 法的实效与应然价值的差距
            4 、 立法的膨胀
第四章 中国法治的标志及意义
    一、 法治国家的标志与模式
        (一) 法治国家的标志
            1 、 实行民主政治
            2 、 “法律之治”必须是“良法之治”
            3 、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 、 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
            5 、 法治国家必须建设现代法律文化、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
        (二) 法治模式
            1 、 形式法治的主要特征
            2 、 实质法治的主要特征
            3 、 当代中国法治模式转型
    二、 法治的工具性和目的性
        (一) 法治的工具性
        (二) 法治的目的性
        (三) 中国法治的价值趋向新发展
    三、 法律的信仰与法治
        (一) 法律信仰
        (二) 中国法治的法律信仰
    四、 中国法治的意义
        (一) 法治的政治意义
            1 、 法治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 法治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 法治的经济效用
        (三) 法治的稳定功能
第五章 正确对待法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理性的法治
    二、 法治并不带来传统人文精神的必然丧失
    三、 政府推进法治与权力制约的冲突
        (一) 法治化途径
        (二) 法治主体
    四、 民众法治观念与社会推进法治的矛盾
    五、 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 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二) 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 中国的法治建设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注重挖掘本土资源
        (四) 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人治现现还会存在,但必须加以限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法治制约因素分析[J]. 雷振扬.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1)
[2]对推进中国法治进程的几点思考[J]. 王利荣,韩雪风.  探索. 1999(03)
[3]论宪政的实质内容与形式意义[J]. 吴德星.  天津社会科学. 1997(01)
[4]立法膨胀论[J]. 杨解君.  法学. 1996(03)
[5]宪法至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J]. 周叶中.  法学评论. 1995(06)



本文编号:3710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710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