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清代后宫制度研究目录_《安徽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3 13:18

  本文关键词:清代秋审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2年

清代秋审制度研究

王中计  

【摘要】:秋审制度是清代的一项重要的司法活动,是死刑案件的一种特别的复核程序,是死刑程序的一种延伸。其主要内容是对当时全国各地上报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进行集中的,全面的复核,进而做出最终的处理。参加会审的主体不只是三法司,还包括九卿,詹事,科道,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场面异常宏大。因其举行的时间是每年秋天八月份的某天,故称之为“秋审”;这样的死刑复核制度,在中外法制史上无疑是独特的,它使待处决的人犯要等候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决定最终是否处决,虽然其间人犯及其家属遭受着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恐惧,从而使人犯从肉体上到精神上都受到了惩罚。然而从传统的封建法律观点来看,这种对死刑人犯的缓刑复核恰恰体现了统治者慎杀,恤刑,德政的“仁治”思想。 本篇论文的开篇之中,笔者从秋审的概念,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关于清代秋审制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秋审作了介绍,能够使读者对秋审制度及其研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清代秋审制度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及清代秋审制度的司法程序,这是本篇文章的核心所在,在本部分中,笔者参阅各种史料,对秋审制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从而期望能把清代秋审制度从静态的理论形成和动态的司法程序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清代秋审制度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方面笔者从古代“礼制”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慎刑,少杀,宽缓的法律思想,秋冬行刑思想,中央集权及皇权专制思想四个方面来重点展开论述。而在清代秋审制度的司法程序方面笔者从州县秋审程序,省级秋审程序,中央秋审程序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把清代秋审制度梳理成一个系统呈现出来。 清代秋审制度的特征及秋审制度的意义,主要集中了法史学界对清代秋审制度的一般判断与评价,以求能更深层次的揭露秋审制度,其中清代秋审制度的特征笔者从秋审制度的运行机制特征和执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对秋审制度的意义的阐述主要是秋审制度的积极意义,如避免错杀,误杀,滥杀,有利于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等方面;秋审制度的消极意义,如多方参与司法,任意性比较严重,不利于迅速结案,不利于司法效率及其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等方面来探讨。 结论乃本文的结尾部分,本部分中笔者阐述了法律的民族性,中国古代法制的特殊性,回顾中国近代法制变革历程,从而强调研究中国传统法制,研究清代秋审制度对中国当代法制发展的历史借鉴意义及笔者对中国法制发展所抱有的美好期望,以期与后来者共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陈平;中国封建录囚制度述评[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王云飞,刘宣池,罗浪,丰霏;儒法思想与中国法制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李贵连;晚清“就地正法”考[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何伟;;试论古代中国司法审判的伦理性——以清代审判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6 陈松,熊建;中国传统慎刑思想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张军平;;中国古代录囚制度及其现代价值[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陈爱平,杨正喜;试论清朝的秋审制度[J];江汉论坛;2004年07期

9 孙家红;;论现行死缓制度与清代死刑监候之不同[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陈晓光;;慎刑思想的体现——谈明清时期的秋审制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尚海涛;;习惯规范与民间契约:冲突与弥合——以民国华北地区的雇佣关系为切入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郑小春;;清代陋规及其对基层司法和地方民情的影响——从徽州讼费帐单谈起[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7 陈宝良;;从“无讼”到“好讼”:明清时期的法律观念及其司法实践[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8 陶有云;吕成;;死刑核准权的归属:历史、现状、未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金波;吕晶;万绍文;;我国检察制度历史溯源——古代御史制度与当代检察制度比较研究[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张兰;宋金华;;唐朝《水部式》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虞萬里;;阿斯塔那三三二号墓文书《春秋经传集解》残片浅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10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扬;明代都察院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盛琪;论死刑执行的监督[D];湘潭大学;2010年

6 汪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所制度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8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洲;关于中国死刑制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黄宗智;中国法律制度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0年01期

3 陈永生;对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以中国古代及国外的死刑救济制度为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4 王轶;;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5 尹田;论物权请求权的制度价值——兼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有关规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尤冰宁;论物上请求权的诉讼时效[J];法律适用;2000年08期

7 李建华,杨代雄,赵军;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法学评论;2003年05期

8 崔敏;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扬弃和借鉴[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肖胜喜;;略论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J];法学研究;1988年06期

10 王耀虎;浅谈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演变及特点[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Z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注意察看现场有助于保证死刑案件办案质量[J];人民司法;1985年02期

2 王起亮;关于死刑临场监督工作初探[J];河北法学;1989年01期

3 ;完善审判制度把死刑案件办成“铁案”[J];人民司法;1992年11期

4 李昌道;司法的原则和运作——香港司法见闻之四[J];政治与法律;1992年06期

5 肖胜喜;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十分必要[J];政法论坛;1994年04期

6 李大德;如何理解《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J];人民司法;1996年01期

7 ;行政监察法问答(八)[J];中国监察;1998年03期

8 周凯军,颜林波;死刑复核程序现存问题之分析及其展望[J];法学论坛;1999年04期

9 李积庆,徐磊;试论司法公正的制度保障[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蒋丙义 ,高崧;浅谈死刑复核期限的法律监督[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道鸾;;试论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温万名;;浅议最高人民法院拟收回死刑复核权——从董必武恤杀慎刑的法学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侯勇;;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属性及其司法审查可得性探析——困境与出路[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伟;张怀金;;浅谈法医学鉴定体制改革模式[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佟辉;;《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6 唐建南;邢树立;王利彬;;损伤鉴定也要讲程序[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国轩;;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的客观依据[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李振华;;行政问责之我见[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 刘传玺;[N];商丘日报;2006年

2 栗粟;[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刘娟;[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傅达林(作者单位: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N];长江日报;2005年

5 何洪;[N];财会信报;2005年

6 潘博;[N];中国审计报;2005年

7 早报特约评论员 贺卫方;[N];东方早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锋;[N];法制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蒋安杰;[N];法制日报;2005年

10 郭恒忠;[N];法制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锦木;试论我国的死刑立法[D];厦门大学;2002年

2 朱金凤;我国证券市场CPA审计质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3 曾鼎新;论死刑复核程序[D];湘潭大学;2003年

4 阿儒汗;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旭正;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完善构想[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马丽丽;我国死刑案件救济程序论纲[D];河北大学;2006年

7 魏海燕;论死刑复核程序改革[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郭瑞生;中国死刑复核程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李珊;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剑;死刑复核的程序设计[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秋审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4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